编者按:
8月19日至24日,湘鄂边老苏区第二十五届”贺龙杯"篮球友谊赛在桑植举行。来自湖南湖北12支篮球队参加冠军杯的角逐。这事一场以“篮球”为媒深切缅怀贺龙元帅的跨地区、跨时代的“结亲行动”,也是“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在张家界的生动实践。
(通讯员 王成均 吴光辉 鲁 群)山同脉、水同源、文同种、地相连、人相亲,巍巍武陵山,湘鄂一家亲。大革命时期,湘鄂边革命群众跟着贺龙闹革命,各族儿女前赴后继,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湘鄂边老苏区。
1981年,由桑植体委主任刘大效倡议的“贺龙杯”篮球赛得到了贺龙夫人薛明、时任国家体委主任荣高棠及湘鄂两省体育部门的肯定,一场湘鄂边老苏区以“篮球”为媒深切缅怀贺龙元帅的跨地区、跨时代结亲行动正式拉开序幕……
不同寻常的寻亲之旅
1975年6月9日,周恩来总理抱病出席了贺龙骨灰安放仪式,这是对贺龙元帅丰功伟绩的再次肯定。贺龙元帅平冤昭雪的消息传到桑植,举县欢庆。时任桑植体委主任的刘大效更是彻夜难眠,他想到贺龙元帅生前战斗过的湘鄂边,想到贺龙元帅一辈子最喜爱的体育运动——篮球,坐不住了,决定到北京寻找亲人!
来到北京,刘大效如愿见到了贺龙元帅夫人薛明。他向薛明汇报了由桑植牵头举办湘鄂边老苏区“贺龙杯”篮球友谊赛的想法。听完后薛明夫人眼眶湿润了,轻声说:“湘鄂边老苏区没有忘记贺龙,举办‘贺龙杯’篮球友谊赛,我支持!”薛明夫人还让刘大效去找国家体委主任荣高棠汇报,争取他的支持。
刘大效来到国家体委,见到了荣高棠,汇报了桑植举办湘鄂边老苏区“贺龙杯”篮球友谊赛的想法,得到了他的充分肯定,并安排工作人员给湖南、湖北体育部门打了电话,表明支持态度。
薛明夫人的支持,荣高棠主任的肯定,让刘大效坚定了信心。一返回桑植,刘大效立即着手组建桑植男女篮球队,开始了湘鄂边老苏区的寻亲之旅友谊赛。
刘大效选择的第一个寻亲点是紧邻桑植的湖北省鹤峰县。当时,桑植的公路只通到芭茅溪,篮球队一行20多人在刘大效的带领下,坐车到芭茅溪,然后步行到五道水住宿一夜。第二天,大家步行穿三台去鹤峰,女队员走着走着,又累又饿,但仍一边流泪一边走,男队员帮女队员背着行李鼓劲前行。鹤峰县的亲人们早早安排卡车等候在通车的地方。当时鹤峰县正在召开全县大会,开会的干部职工吃的都是苞谷饭,可却专门为桑植客人准备了大米饭、鸡肉汤,说“再困难,也不能亏了桑植亲人!”
“亲人”,听到这句话,大家心一下子暖了。他们从亲人准备的大米饭中感受到了一衣带水的鹤峰亲人的真情。随后,他们参观满山红烈士陵园,向牺牲在那里的烈士敬献花篮,并在露天球场组织了一场友谊赛。晚上,鹤峰又安排刚从北京演出归来的县文工团专门为桑植客人表演歌舞,一个个节目把大家带进了“峥嵘岁月稠”的革命年代,不知不觉中,桑植和鹤峰运动员的心慢慢靠近,温暖如一家人……
鹤峰、洪湖、石门、永顺……40多年来,球队每到一个地方,先拜祭烈士,再叙亲人情,最后开展友谊赛,这早已成为大家相互遵守的约定。“友谊”始终是“贺龙杯”赛的灵魂,即便过去40多年,这不成文的共识依然在“贺龙杯”篮球赛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生动实践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贺龙、任弼时等先后创建了湘鄂边、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为了新中国的诞生,湘鄂边苏区献出了成千上万的鲜活生命。
“睡到半夜过,门口在过兵,大家不要怕,那是贺龙军。”一首《门口挂盏灯》的民歌至今回响在湘鄂边老区群众心中。而“贺龙杯”篮球友谊赛让湘鄂边两地群众通过体育赛事,真正实现各民族的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是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生动实践。
湘鄂边老苏区“贺龙杯”篮球友谊赛冠军奖杯由广东艺术家精心设计,“双龙抱柱”造型得到薛明夫人认可,代表友谊、团结、竞争的“贺龙杯”寄托着湘鄂边父老乡亲对元帅的思念。为了把比赛办得更好更持久,湘鄂边成立了理事会,桑植、鹤峰为理事长单位,洪湖、龙山为副理事长单位,宣恩、五峰、来凤、石门、永顺、永定、慈利、武陵源为理事单位。“贺龙杯”赛为流动奖杯,连续三年获得冠军的,奖杯永久保存。
1981年,桑植县承办首场篮球赛,当时每年一届,三年后,改为两年一届,从第13届起,又改回一年一届,由各县市区轮流举办。2024年,第25届赛事又回到“贺龙杯”赛最初出发地——桑植,12个市县区将再次实现“全家福”,“贺龙杯”篮球友谊赛的举办,有力加强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43年来,“贺龙杯”篮球友谊赛举行了近千场比赛,每到一地比赛,比赛现场人山人海,围得水泄不通,球迷呐喊助威声此起彼伏,球场上的运动健儿展示自己最好的球技,让运动美、技巧美发挥得淋漓尽致。
43年的“贺龙杯”篮球友谊赛,见证着运动中的新老更替,见证着湘鄂边的沧海桑田巨变。40多年过去,湘鄂边老苏区的父老乡亲早已过上了幸福生活,文化交流、亲戚交往、产业交融悄然无缝对接。昔日需翻山越岭的丛林高山,而今已是平坦通途,朝发夕至的期盼已不再是梦想,昔日待客的苞谷饭早已变成色香味俱全的视觉盛宴,桑植五道水与鹤峰走马两地遍植茶园,两省茶园已连成一片,运动员在赛事中品尝茶香,竟分不出是湖南的茶香,还是湖北的茶香。因为湘鄂两省篮球友谊赛的互通互融,一对对有情男女喜结连理,民族交往变成民族交融,茶山、果山、美丽乡村、幸福农庄在一场场球赛后的交流中,架起互学互鉴的友谊桥梁,“贺龙杯”篮球友谊赛助力中华民族一家亲山高水长已经成为现实。
红军后代的骄傲和希望
现年72岁的红军后代文连生和70岁的红军后代伍辉福是湘鄂边老苏区“贺龙杯”篮球友谊赛的铁杆粉丝,“贺龙杯”举办25届,他们参与25届。
1981年,他们是桑植篮球队的主力队员,正是青春热血的年龄,篮球这项以身体对抗为主的球类运动,成为他们展现风采的最佳平台。作为红军后代,他们其实还有一个“私心”,那就是想利用参加比赛的机会,在先辈当年战斗过的地方寻觅亲人的点滴痕迹,体会亲人当年闹革命时的艰辛和伟大。
文连生的父亲文昌南,1935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56年授海军少校军衔,1981年去世。文连生在县电力公司工作,作为红军后代,他默默无闻干好本职工作,业余苦练球技,积极参加“贺龙杯”篮球友谊赛,年轻时是主力队员,年纪大了变成篮球教练。43年的相随相伴,文连生每说起一场场赛事,走访父亲曾经战斗过的地方,都忍不住热泪盈眶。
伍辉福的外公韦友之是红四军警卫连连长,在1929年庄耳坪战斗中与团长贺桂如一起壮烈牺牲。作为红军后代,伍辉福在当好医生的同时,把篮球运动作为他强身健体的业余爱好,25届“贺龙杯”篮球友谊赛,他一次也没有落下。他的想法和文连生一样,打好篮球的同时,追寻先辈战斗过的足迹。通过43年的努力,伍辉福已收集到外公的战斗故事达20多万字,目前,他正在整理外公的故事,留给后辈学习,让他们知道自己是红色后代,保卫守护红色江山,需要一代代共同努力。
“参加‘贺龙杯’篮球友谊赛,这是我这辈子做得最值得的事情。大家为这个赛事付出了一辈子,我们懂得坚持、坚守的可贵。曾被授予‘终身荣誉奖’这个比赛的倡导者和发起人刘大效今年4月临终前还在告诉后代‘贺龙杯’一定要办下去!”文连生说到这里,眼里泛着眼花。
“湘鄂边老苏区‘贺龙杯’篮球友谊赛时间跨度长,群众参与度高,教育意义大,形成了影响较大的群体赛事品牌。我们一定要做强做响,珍惜这个来之易的品牌,以篮球赛连接各族人民的世代友谊,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这就是我们的初心。”伍辉福高兴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