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了,路通了,饮水有保障了……2012年11月20日,是桑植县八大公山乡村民欢天喜地的日子,来自浙江的投资商谢东华和同伴历时7年、耗资5000余万元兴建的装机7000千瓦的迷水河两级水电站正式开闸放水,为该乡近千名农户人畜安全饮水提供了保障。
有了新政策就有好主意
1955年,谢东华出生在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清林村。谢东华聪慧好学,沉稳智博,小学、初中一直是班里的佼佼者。1970年,还处在少年时光的谢东华,因家中有5位兄妹,父母无力支撑他继续就学,从此回乡务农。谢东华干过泥瓦匠、车床工,后来,逐步积累资本后自立门户,创立了浙南蓄电池隔板有限公司。
1977年,谢东华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八十年代初他被安排在公社企业办工作,并兼任自己所在村清林村的村支部书记,一干就是5年。在这5年里,他带领社企办人员办起了砖瓦厂、机械厂、饮食服务产业、产品加工企业。水泥公路进村,标准照明输电线路入户,家家建了新房,户户有了存款,农民花甲带薪退休,学生入校免费,看病全部医保,村民每年可分配收入由七十年代的人平1220元上升到14600元,增长了12倍多。一个小小的村庄拥有百万富家22户,谢东华全家共累积资产过亿元,他个人被推举为区、市政协委员,多次评为先进工作者,被选为浙江省工商联合会常委,丽水市工商联合会副主席,丽水市光彩事业促进会、市企业促进会、市直属企业家协会副会长。清林村的乡亲们常说:“谢东华是祖国的好儿子,是我们老百姓致富的带路人。”
二十一世纪初,党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加快西部大开发的号召。这时,谢东华开始查阅资料,多方论证,并在征得上级党委、政府同意后和七位同伴多次长途奔赴湘西考察,当他们获知湖南西部丰富的水能资源和得天独厚的高水头优越条件后,便下定了去湘西创业的决心。
不怕艰辛才能收获果实
谢东华与开发伙伴雷东乐、危永聪、吴绍云、钟炳申、陈林山、项碧祥、项飞鸣在桑植县八大公山乡选好地址后,根据设计要求,先后筹集了开发资金5000万元,修筑公路、开凿隧洞、发电厂房建设、水库筑建同时进行。谢东华除了抓好工地工作,还要管理好远离几千公里以外的蓄电池隔板厂的工作,危永聪、陈林山、钟炳申、雷东乐也是既要搞好工地指挥又要把关家中每年创收几百万元的电站和食品加工企业。
在建设过程中,工地距桑植县城120多公里的公路因扩建和水泥路面硬化,几千吨的水泥、数百吨的炸药物资、4千多米共约400余吨高压无缝钢管、百余吨精致水电机组以及工地所需各式配件无法运进。为赢得时间,不让工程受阻,谢东华和伙伴们采取水泥一段段转运,钢管和机械设备绕道数十公里路距并增加投资近百万元运进。就在这些关键时刻,因路险道滑一个10多吨重的电机转子机翻下百多米的沟底,又花了几万元才拖上公路返送厂里检修。为保护一株国家一级濒危珍稀树种南方红豆杉,谢东华慷慨舍弃25万元巨资,将水库坝轴移址30米,被该乡广大干群赞为“保护生态资源的楷模”。
创业的道路上没有句号
现在,谢东华和同伴没有因这沉甸甸的收获和迷水河电站一、二级机组投产发电而停歇,相反,他们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们有着自己的发展思路和近期规划:2014年底,完成第三期工程2000千瓦的扩机发电机组工程,完成4座共蓄水百万立方米的水库加固,完成掘进引水隧洞堵漏,完成并网升压站高压输电线路11公里,从而把迷水河电站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高产高效于一体的一流小水电,实现年发电量2500万度,产值超800万元的目标。
“贡献于国家、奉献于社会、服务于民众、造福于后代”是谢东华企业的发展思路。在兴企富民的道路上,在投身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中,谢东华和同伴们仍然执着地、面带微笑地跋涉着。这就是他们,来自沿海普普通通的农民企业家。(皮运楚 王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