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小娟
一个因单位停产而最终被彻底下岗的女工,一个强忍生活压力但仍坚持无偿献血的中年妇女,一个强忍疼痛捐献造血干细胞成功挽救一年轻生命的坚强女人,她,就是慈利县溪口镇的邹小娟,一位豪情质朴的“湖南省优秀志愿者”。
“这是件很有意义也很快乐的事情”
2012年7月24日,正在从事临时性工作的邹小娟接到了当地红十字会的电话,称她的HLA分型资料与一位求助白血病患者初配相合,需要采集高分辨实验血样,邹小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当时接到电话挺意外的,听说配对成功很难,没想到我居然能配上。想到我的一点付出就能帮助其他人,挺荣幸的。”邹小娟说,刚刚得知这一消息的她感觉很意外,可更多的是高兴。8月13日,北京传来好消息:高分辨匹配!17日清早,工作人员陪同她到医院体检;22日,体检结果显示通过;9月1日,入住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2日至5日,连续四天皮下注射动员剂;6日,第一次采集造血干细胞;7日,因第一次采集不足,实施第二次采集;9日,邹小娟经长沙返回家乡。从接到第一个采集高分辨血样电话到捐献成功回家,不足50天,却完成了一次生命的接力,成为慈利县第1例、张家界市第2例造血干血胞成功志愿捐献者。
谈起这件在常人眼中感觉“恐怖”的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事情,邹小娟谦虚地说:“其实,捐献干细胞没有什么可怕的,自己做出一点很小的付出,就可以挽救一个人的生命,这是件很有意义也很快乐的事情。”
下岗压不垮炙热爱心
现已43的邹小娟人生并不顺畅。1989年高中毕业后,邹小娟到长沙冶金机械厂工作,1996年,单位停产,她走上了漫长的自谋职业的道路。2008年9月单位正式宣布破产,邹小娟成为了一名下岗女工,回到慈利定居。
下岗使邹小娟生活更加拮据,但面对生活,她仍然有颗炙热的爱心,对社会、对生活依然满怀热情。从2005年开始,邹小娟就开始无偿献血,她连续六年无偿献血,至今已献血2000余毫升。也是在一次献血过程中,她留下了自己的血液样本,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没有固定工作的她,哪怕是临时性的工作她都积极对待,认真负责;朋友、同事、亲人甚至陌生人她都真心关爱,帮别人换班、照顾周围的人...都成了她生活中很平常很快乐的事情。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挽救白血病等血液病患者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中国目前共有四百多万白血病患者,其中有四分之一左右可以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由于独生子女家庭的普遍,高相合率人群减少,移植主要依靠在非血缘关系中寻找相合者。而邹小娟捐助的,正是一位非血缘关系的年轻母亲白血病患者,她挽救了一个年轻的生命和一个家庭的幸福。
在扶老人过马路都提心吊胆的年代,她——邹小娟,一名普通的下岗女工,却向我们诠释了人间温情。
“她像大山一样质朴、善良、豪放”
“母亲因为年纪大了,知道我要去捐献很担心我,不过老公和儿子还是很支持我的。当时在北京的时候,我儿子还问我为什么会这么做,我告诉儿子,这是对生命的尊重。”邹小娟说到。在去北京之前,因为怕家人为她担忧甚至阻拦,她撒了一个善意的谎言,说是去长沙看看老朋友;她谢绝了中华骨髓库湖南省分库和当地红十字会专程接送的好意,坚持只身一人来到北京;在医院第一支动员剂注射开始,加上原本没有痊愈的感冒和生理期,她出现了头痛、发烧、乏力等症状,甚至连刚刚咽下的稀饭也全部呕吐,反映非常强烈,最后不得不通过药物来维持,一位陪同的领导说:邹小娟是她经历的两百多例捐献者中捐献过程最艰难的一位。当中华骨髓库的洪俊岭主任来看望她后,也说:“小娟,你完全可以说不!”可不论怎样难受,她还是一声不吭默默坚持了下来,在她心里,那个决不放弃另一个生命希望的信念倔强地燃烧着,同行的志愿者纷纷为她竖起了大拇指。
邹小娟虽是一位处于社会底层的下岗女工,却有着常人无所企及的精神境界,成为一位无私高尚的道德楷模。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她如一缕春风,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邹小娟是典型的优秀志愿者,她像大山一样质朴、善良、豪放!” 湖南省分库的何一平主任这样称赞这位美貌与爱心并存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