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大的代表人数是2220人,是从全国38个选举单位的7000多万名党员中选出来的,比上一届大会的代表人数多了100人。
虽然基层代表的数量在增加,官员仍占了代表的绝大部分。
中央党校教授王贵秀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认为,过去的代表比例结构,领导干部占70%至80%,很容易使“党员代表大会”变成“党员领导干部代表大会”,或各方面各部门领导干部的工作会议,“那样的构成有违‘党员代表大会’的本意”。
11月2日,中共中央组织部负责人表示,十八大代表选举在结构比例上要做到“两增两减”、“一个提高”。
“两增两减”是指,省区市和中央企业系统(在京)代表中,生产和工作第一线党员所占比例从十七大时的一般不少于30%,分别增加到一般不少于32%;党员领导干部所占比例从十七大时的一般不超过70%,分别减少为一般不超过68%。
据此,普通党员人数将接近代表总数的三分之一。
“一个提高”是指,工人党员代表比例要在十七大的基础上有较大幅度提高,其中省区市工人党员代表所占比例一般要达到本省区市代表总数的10%,中央企业系统(在京)的工人党员代表数要明显增加。
有党建专家表示,增大工人党员的比例与《党章》的相关规定是密切吻合的,“毕竟中共是一个工人阶级的政党,这个群体应该是其最大的群众基础”。
而强调要“有适当数量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工人”,则被上述专家解读为:“针对了现在所存在的现实情况而制定的。”
目前,民营企业是解决当前就业问题的“主力军”,吸纳了越来越多的劳动力,其中党员占了相当比例。然而,民营企业也普遍缺少党的基层组织的建设。
除此之外,随着外资企业、合资企业的发展壮大,在这些同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就业的人口比例也在增加。
“提高一线代表的比例,可以更好地反映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意见和要求,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专家这样认为。
人事变动传递信号
十八大的重头戏是高层领导换届。不过在十八大之前,地方层面的人事布局早已全面展开。全国16省区党政一把手变动,共有78位省部级高官履新,涉及各大机关部委的首长。
中央党校政法部教授林喆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十七大以后,干部人事调整就开始了,而今年频繁的干部人事调动和用人新举措,主要是为“十二五”做人事储备,也是为十八大培养后备力量。
从目前调整的情况来看,干部年轻化趋向进一步凸显。除少数地方外,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党政一把手绝大多数为“50后”官员,“60后”则逐渐崭露头角。
事实上,随着年龄的更替,近年来中央已经作出几轮人事调整。“40后”官员已经逐步退出各省市党政主要领导岗位。
截至目前,在任的“40后”省委书记只有1948年出生的江西省委书记苏荣、1947年出生的甘肃省委书记陆浩、1947年出生的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1946年出生的河北省委书记张云川以及4个直辖市市委书记,后者均是中央政治局委员。
此外,干部交流的趋势也很明显。
“在此轮省部级官员调整中,中央与地方之间、地方与地方之间的交流都十分明显,对于交流制度的落实以及多层面交流的体现也十分彻底。”
杨建顺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指出,此轮省部级官员调整透露出一个很明显的信号,就是要通过交流体现干部机制的活力。
对于新近一轮的地方人事调整,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的人事变动呈现三大特点,其中最根本的还是年龄。
一般来说,部级以下的领导都是65岁以下,部级以上可以适当放宽。对于省委书记来说,在十八大以后年龄不能超过65岁。 返回栏目[责任编辑:张家界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