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国际 > 人物访谈

村官·龚志鹏·20年

2016-04-12 14:36:30  来源:文/本报记者 曾甲长 图/本报记者 胡卫衡  作者:  阅读: 张家界日报社微信

           龚志鹏最近很忙。忙着村里的环境卫生整治,忙着接待从省城来的客人。

      “现在村里的水系质量下降了,我们正加紧改善!”龚志鹏有点头疼地说,3年前小溪里还有河虾,现在越来越少了。

      “这是个大问题,必须赶快动手整治电鱼现象和化肥农药过度使用的问题。”龚志鹏说。

      20年前,在刚任村支部书记时,龚志鹏就曾发下誓言要改变村里的面貌。

      20年后的今天,龚家垴村成了新农村建设的典范,每年从全国各地赶来参观、考察的人上千人,以致于现在他新增了一项任务:接待好到村里考察的客人,为他们介绍龚家垴村的发展经验。

      龚志鹏这个人,骨子里很骄傲,但也很谦虚。他说:“我天生就是块当村干部的料。”

      民生周刊:你的简历上显示你16岁就当了村民小组长,当时怎么就当了“官”?

      龚志鹏:那时我初中还没毕业,不过做事很勤快,别人只挑100斤稻谷,我就挑200斤。可能是大家看我干活还不错,就让我当了吧。

      民生周刊:1993年3月你被选为村主任,当年10月就任了村党支部书记,是什么原因?

      龚志鹏:(苦笑)前任书记因为多种原因不愿意干,想到外面闯......党员和群众认为我觉悟高、忠诚可靠,所以我就成了接班人。

      民生周刊:当时的感受是什么?

      龚志鹏:晚上睡不了觉!我这个人责任心很强,追求完美,什么事都希望做到最好,所以压力很大。

      民生周刊:听说你当时发誓要改变村里的面貌?

      龚志鹏:是的。当时承诺要用3至5年的时间让村里大变样,今后不再让老百姓上交一分钱。还说3年内不结婚,一心一意抓发展。

      民生周刊:后来没有做到?

      龚志鹏:对。虽然我努力去做了,比如开办了采石场,为群众办了一些实事,但事实上一些承诺没有兑现。就像农村提留款,那是国家政策规定的,你说当时怎么能不上交呢?

      民生周刊:现在你回过头来看,比较得意的是什么?

      龚志鹏:是咱们龚家垴村发展起来了。现在我们村95%以上的村民都有了2层小楼,人均住房面积50平方米,年人均纯收入超过了9500元。20年前,村里除了通电外,啥都没有,现在不仅自来水、电话、电视都通了,而且所有的村组公路也都建好了。再过几天,我们村的光纤宽带也通了,跟城里人的生活都差不多了。

      民生周刊:你怎么看待村官和群众的关系?

      龚志鹏:鱼水关系。好的村官必须是一个服务员。在龚家垴村,群众无论家里什么事,第一个找的往往是我这个书记。就像有次一位村民被挖土机碾压死了,家属和肇事者都找到我,要我调解。大家都很相信我,都认为我会公平公正地处理。

      2000年12月25日,村里的一个老党员死在山里,没人抬,我自己用一根绳子把他背了回来。家里没有棺材、寿衣甚至电灯泡,我都买回来给他办理后事。

      这些事可能不算什么大事,但你帮老百姓解决好了,大家就相信你,有事情就愿意找你。

      就像1999年村里一户群众家里起火,烧得连吃饭的碗都没有了,一张板凳都没抢出来。为了帮助这户村民,我赶紧发动全村人进行捐助,一天不到,群众就捐了7000多元钱,600多斤米。

      民生周刊:龚家垴村的发展近年来引起了很多人关注,特别是去年温总理还到了龚家垴村。当时是怎样的情景?

      龚志鹏:温总理是2012年5月25日11点到我们村的,我陪他朝村里走去的时候,很多群众闻讯赶来,大家都想见见总理,他就一直和群众打招呼,握手。他比电视上看到的要年轻,非常平易近人,我一开始还有点紧张,慢慢地也就不紧张了。

      民生周刊:当时和温总理说了些什么?

      龚志鹏:跟他说,最近在学习他写的《再回兴义忆耀邦》的文章。 然后温总理很高兴地问了村里的一些情况,并且走进老百姓家里,和村民座谈。他问得很细,主要是中央政策比如农村合作医疗、新农保、退耕还林和粮食直补等在村里的落实情况。

      民生周刊:作为村支书,总理来到了村里,你怎么想?

      龚志鹏:终生难忘。总理到我们村,这不仅是我一个人的荣誉,也是我们村里所有老百姓最难忘记的“历史性时刻”。

      温总理在村里时,沿途到处是欢迎的群众,有人还举着一幅挂历,挂历背后的空白处写着——“敬爱的温总理,你是咱们农民的贴心总理,我们农民感谢你。”

      现在虽然已经过去了一年,但附近的群众一谈到这事,都非常羡慕,有人还开玩笑说:“温总理都到了龚家垴,龚志鹏眉毛都长了三分!”

      民生周刊:你除了是村官,在2010年还被评为全国劳模,你如何看待“村官”这个角色?

      龚志鹏:村官很辛苦,很光荣,有时也很委屈。辛苦在于,虽然现在不用到群众家催粮收税了,但城郊村或社区配合城市征地拆迁的工作压力还是很大。

      光荣在于,村官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可以为群众解决实际的困难。我个人真的非常热爱这份工作。这些年不断有人劝我去干公务员,但我天生就是块做村干部的料,喜欢村民把我当成主心骨,喜欢他们在遇到问题和困难时首先想到我。

      委屈在于,群众有时对村干部不理解,有的村干部虽然做了好事,但得不到认同。另外,这些年虽然党委、政府越来越重视村干部,但村干部享受的待遇还不高。有的老村干部,10年以上工龄超过60岁的,书记和村主任每个月补贴70元,秘书和妇女主任是60元。在职的村干部,通过转移支付的,也就大概1万元左右。在物价指数上涨比较快的今天,这确实很难留得住综合素养很强的干部。

      民生周刊:听说村里现在有大学生“村官”,你怎么看待他们?你对他们的成长有什么好的建议?

      龚志鹏:最近两三年,我们村先后分来了2名大学生村官。他们非常了解新事物,综合素质比较强,但是和群众打交道的经验不够。(笑)老村干部和他们比经验丰富,但考试起来比不过他们。

      大学生“村官”也还是能吃苦耐劳的,让他们下基层锻炼非常好,关键是要尽量为他们营造一个好的成长环境。另外我个人建议他们要少些功利思想,静下心来,带着感情去和农民群众打交道,做好每一件事情,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最终在社会这所大学堂里把自己锤炼成有用之人才。




    返回栏目[责任编辑:张家界新闻网]

举报此信息
进入张家界新闻网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