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国际 > 人物访谈

匠心

2016-10-06 14:42:16  来源:文/本报记者 曾甲长 图/本报记者 胡卫衡  作者:  阅读: 张家界日报社微信
    造型
    成型
    打磨
    抛光

    成品

          “小锤敲千年,锤锤琢时光”,这是对银匠最生动的描绘。当我们来到市人民医院附近找到银匠田灼生时,记者的注意力不仅集中在器具精致的做工,也在每个银器雕刻纹路背后凝聚的精神。

      田灼生来自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新华银匠村,新华银匠村由南邑、北邑、纲常河三个自然村组成,全村1100多户人,但有800多家从事手工艺品制作。在田灼生家族里,除了自己的父亲,全都是银匠。

      在新华银匠村,银匠们的生活轨迹往往是这样的:他们挑着炉子,提着小锤,走村串寨,为各族人民打制心爱的饰物。

      出生于这样的地方,田灼生初中没毕业,就跟着家族里的老银匠学起了手艺。几年后,前往玉树和甘孜“讨生活”,最后到张家界“定居”。有了这样的经历,现在的他虽然只有27岁,但脸上却有一股和年龄不一样的淡定和从容。

      田灼生的店子不大,摆放着各种琳琅满目的银器,餐具、酒具、首饰、挂件、摆饰应有尽有,褶褶生辉。

      田灼生说,一件好的手工纯银饰品,要经过煅烧、锤炼、成型、刻花、打磨、抛光等多套工艺流程,而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却是设计。

      “就像衣服一样,你的款式是很重要的。”有次为了设计一张图纸,田灼生花了整整五天的时间。他说,来张家界3年,他感觉这边的顾客偏爱龙凤和莲花图纹。

      当问起作为银匠最高的技艺体现在什么地方,他说:做浮雕。“浮雕得有立体感,得精雕细琢,最耗费精力和时间。”

      对于张家界的银饰行业,田灼生的印象是这边真正的手艺人很少,充斥着假货,很多地方常常以锌白铜片替代纯银出售,这让他很心疼。

      “这边经常讲的‘老银’,就是白铜,这东西做成银饰后,慢慢地会发黑。”田灼生说,田家的打银手艺已经传了几辈人了,凝聚了几代人的心血,自己也因为有一手精湛的打银手艺而改善了生活,决不会去打白铜。

      田灼生说,他的理想是把家族里的手艺在张家界这座旅游城市好好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了解纯银饰品的魅力。



    返回栏目[责任编辑:张家界新闻网]

举报此信息
进入张家界新闻网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