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艺术村

罗彬绘画背后的乡土美学

2018-09-03 09:32:46  来源:张家界新闻网  作者:  阅读: 张家界日报社微信

    1535938450831976.jpg

    1535938450348944.jpg

    1535938450489701.jpg

    1535938450423561.jpg

    1535938450755982.jpg

    文化人类学之父泰勒认为,地域对艺术的影响,实际上通过文化这个中间环节而起作用。即使自然条件,后来也是越发与人文因素紧密联结,透过民族性区域文化的中间环节才影响和制约艺术从而实现审美的地域性外延。作为较高的艺术形式——绘画更是如此。罗彬选择的是“张家界乡土文化”,传递的却是深厚的文化积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并依托文化的共振赢得了更多人的选择性认同。

    众所周知,绘画是门静止的艺术,而罗彬却选择了赋予每幅画以故事,从而让画变得流动,而叙述的故事内容就是乡音、乡思、乡情。“乡土是指在乡土美学之既定学科语境中的乡土,是与城市在空间形态和时间性质上双重同步对立的农村、乡村。” 在罗彬通过绘画完成的故事叙述中,乡土美学就有了更大的彰显。

    她画一个农妇倚靠栏杆远眺,其背后就在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故事:她正等待外出男人的归来,其动作暗示了她呼唤的声音,此乃乡音;她画一头牛悠闲的在堆有稻草垛的田里吃草、一条狗自为悠闲的在村里巡逻的状态,包括晾晒的衣服、升起的炊烟等等均有故事潜藏,此为乡情。而不论乡音也好,乡情也罢,均透露出浓浓的乡思。而更为智慧的是,罗彬本人选择了适时的退出。这里的退出,一是指她从不介入故事叙述,而只是站在乡村之外,冷静地保持着审美距离;二是指她从不将故事来龙去脉做完整的交代,而只是选择一个断面然后戛然而止。从艺术手法说这可称之为“留白”,意思就是要建构起一定的理解,每一个读者都必须透过作品去想象,甚至主动参与故事的言说,唯此方可领会作者的匠心独具。

    在乡土美学开创学者简德彬先生看来,乡土美学主体地域认同是由当地人的“自我认同”和社会的“他认同”构成的,除了自我对乡土美学的认同外,社会的认同即“他认同”是最关键的认同。罗彬对自己出生和成长的张家界有“自我认同”自不待说,但如何获得“他认同”?对此,罗彬曾有过这样一段话表达自己的艺术追求,她说:“我就是想把艺术之路走得纯粹点,把生活过得简单点,画自己想画的画,过自己想过的日子,用自己的绘画语言传播大自然之美,人世间的真善美,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让大家看到画后享受这个浮躁、宣泄的社会大染缸中留有的那份不一样的恬静之美。” 透过罗彬的表达,我们会看到罗彬无意识中找准了“他认同”的关键:那就是恬静,以及恬静背后所需要的自由、率性。现代人,尤其是忙碌的都市人确实在不断地追逐名、利过程中有所迷失,所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生活在别处”成为了更多人逃离的一种方式,而那种远离尘世喧嚣,那种有着清新潮润气息的田园牧歌自然就成为了这些人心中的“桃花源”。而罗彬的画恰好满足了大家的这种“逃离”的需求,纵观罗彬的绘画,有三个极为突出的特点:一是意象空旷,让人联想到 更多的内容;二是以实显虚,以近显远;三是线条、色彩纯粹、本真。所有这些特丹都给人温暖、甜美的精神慰藉。

    罗彬拒绝都市,走向农村、乡里,在行走中她既有深刻体悟又有幽微洞察,并最终通过丰富的创作努力建构起了乡土美学的丰富内蕴,建构起了绘画背后的文化信仰,建构起了乡土文化的广泛认同。



    返回栏目[责任编辑:张家界新闻网]

举报此信息
进入张家界新闻网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