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扶贫在行动·湖南篇丨“半条被子”“捂热”沙洲村红色旅游

2020-11-04 15:20:44  来源:红网  作者:汪 衡  阅读: 张家界日报社微信

    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村“半条被子”的故事带动整村脱贫。

    火了,火了,沙洲村今年又火了。

    2020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湖南考察,第一站就来到了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先后到了“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村服务中心和卫生室、沙洲现代农旅示范基地、文明瑶族乡第一片小学,以及村民家中,了解当地开展红色教育、发展扶贫产业、巩固脱贫成果等情况。

    11月2日下午,“决战决胜谱新篇·文化扶贫在行动”湖南行暨“红色郴州·绿色发展”网络主题宣传活动一行人来到沙洲村,探寻红色旅游助力扶贫的“沙洲密码”。

    如今的沙洲村成为了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

    红色旅游带动整村脱贫

    沙洲瑶族村位于湖南、江西、广东三省交界的罗霄山区,面积只有0.92平方公里,全村529人,其中瑶族人口340人。

    沙洲村有多小?散步的话,如果脚程快点,10分可以在村子中转两个来回。

    就是这么小的一个村,曾经却是一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翻开沙洲村那些斑驳历史,照片上过去的沙洲村是破旧的,泥泞的,杂乱的,村里唯一的公共文化设施便是一个破败的篮球场。2018年之前,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30户93人。

    2016年10月,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讲述了“半条被子”的感人故事后,沙洲村就迅速成为广大群众抚今追昔的红色之地。

    为了将红色资源转化为脱贫优势,2017年,沙洲村驻村工作队与村支两委、理事会拉开沙洲村红色旅游建设的序幕,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建设美丽新沙洲。

    如今的沙洲村,沥青道路宽阔笔直,一栋栋青瓦白墙江南民居装饰一新,香樟、桂花等成行成片。绕村而过的滁水河,披上了生态护坡,两岸新修的游客栈道,蜿蜒曲折。一座灵动飞跃的石拱桥,连通滁水河南北两岸。村子中央一组“半条被子”的青铜雕塑,把86年前那一幕感人场景艺术地再现于世人面前。

    2018年,沙洲村实现整村脱贫。2019年底,沙洲村实现村集体收入40余万元,相比2014年增长逾百倍;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840元,相比2014年增长264%。

    沙洲村旅游火热起来后,村民们吃起了旅游饭,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文旅融合,红色资源是脱贫攻坚最好营养剂

    今年国庆节,沙洲村的讲解员朱淑华和同事在忙碌中度过。短短一上午,他们就已为十几批集中参观的游客做了讲解。

    朱淑华是徐解秀的曾孙女,曾在外地从事幼师工作。看着村里的发展势头,她回村当起了讲解员,在家门口每月工资有3000多元,还能陪伴父母和孩子,日子过得很舒心。

    大量的游客,带动沙洲村的人气,还给村民带来不菲的收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2017年,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因地制宜成立旅游公司,多次组织沙洲村民参加厨师培训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乡村旅游培训班等技能培训。

    农家乐、手工农产品、小商店在村子内到处开花,当服务员、做导游、当保安,村民实现了家门口销售,家门口就业。

    朱小红是“半条被子”故事的主人公徐解秀的孙子,也是贫困户之一,更是沙洲村脱贫典型之一。在村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帮助下,朱小红学技术,学厨艺,从一个贫困户蜕变成一个脱贫带头人。

    2017年10月,朱小红的土菜馆开张,从此,他吃上了“旅游饭”,享受起沙洲村发展红色旅游带来的红利。现在,每逢节假日,他的土菜馆就座无虚席。他还兼营农家住宿,还种起3亩水果,2019年年收入达8万多元。

    据统计,至2019年,沙洲村共接待游客122万人次。目前节假日期间,沙洲村日均接待游客达7000人以上。

    红色力量,沙洲巨变,一大批荣誉接踵而至。目前,沙洲村先后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传统村落”等荣誉称号。2019年,沙洲成为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为党性教育、廉政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总书记来到咱们村,就是为了告诫我们,不要忘记‘半条被子’里蕴藏着的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作为徐解秀老人的曾孙,沙洲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朱向群表示,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党和人民共用一条被子的感情,永远不能变。



    返回栏目[责任编辑:张家界新闻网]

举报此信息
进入张家界新闻网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