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湖南新闻

湖南省委书记率队赴新疆“走亲戚”,走出哪些新合作?

2023-08-21 10:11:33  来源:湘伴  作者:  阅读: 张家界日报社微信

    湘伴导读


    8月15日至17日,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率领湖南党政代表团,远赴新疆“走亲戚”。

    图片

    8月16日,在吐鲁番市高昌区新城西门村,代表团走进村民吾买尔·买买提家中,了解家庭收入、孩子教育等情况。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唐俊 摄

    这次“探亲”,一是实地考察了解湖南援疆工作开展情况,深化拓展两省区交流合作;二是看望慰问扎根吐鲁番市的湖南省第十批援疆工作队。
    对口援疆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国家战略,也是湖南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的政治任务。
    3天时间、2座城市、17个考察点、2场座谈会,从紧凑密集、视角多元的行程安排来看,湖南党政代表团这次赴疆不只是一次“规定动作”,还是一次新形势新机遇下寻求两地交流协作、共同繁荣发展的友谊之旅、合作之旅。
    01
    中欧班列

    一个地处“一带一路”重要战略节点,一个立足“一带一部”战略定位,让同样深居内陆、不靠海的新疆与湖南,找到了深化对外开放合作的共同点。

    湘伴君观察到,在乌鲁木齐期间,湖南党政代表团一行来到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考察了中欧(亚)班列运行和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情况。

    划重点:中欧(亚)班列。

    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是目前国内五大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之一。一列列中欧(亚)班列在这里完成换装,经过新疆的霍尔果斯或者阿拉山口口岸,驶出国门。这其中,就有从湖南长沙开出的列车。

    还记得吗?长沙2014年开出的首趟中欧班列(那时叫“湘欧快线”),就是从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出境,一路向西到了德国杜伊斯堡。

    图片

    2014年10月30日,长沙市霞凝铁路货场,我省首条直达欧洲的国际铁路货运班列——湘欧快线首发开行。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郭立亮 摄

    现在,长沙的中欧班列运行线路已拓展到了15条,通达俄罗斯、白俄罗斯、德国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规模化常态化开行,连续四年稳居全国第一方阵,越来越多的湖南本土产品借助中欧班列实现了“走出去”。

    已具备良好发展基础的中欧班列(长沙),正申报中欧班列(长沙)集结中心,努力建设成为改革开放“双轮驱动”的标杆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强力引擎。 

    而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正是充分发挥了中欧班列(乌鲁木齐)集结中心、综合保税区、多式联运中心、铁路快件中心等多个功能区作用,持续提升了集货能力,已发展成乌鲁木齐乃至新疆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湖南需要积极抢抓政策机遇,与新疆深化开放合作,充分发挥国际陆港等重要平台的聚集、辐射和带动作用,共同开拓新兴市场,实现“一带一部”与“一带一路”的深度融合,加快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

    02
    产业互补


    产业援疆,是推动对口援疆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

    湖南与新疆相隔3000多公里,工业基础、产业结构、生态环境差异较大。如何推动产业援疆从“输血”转向“造血”,促进湘新两地产业互惠共赢?

    在吐鲁番市鄯善县工业园、电商产业园及托克逊县亿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湖南党政代表团调研了产业援疆、就业援疆等情况。

    图片

    8月17日,代表团来到亿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调研了产业援疆、就业援疆等情况介绍。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唐俊 摄

    湘伴君从这3个调研点,看到了湖南与新疆进一步深化产业对接合作的互补性。

    比如,新疆正在大力建设以煤炭煤电煤化工、绿色有机果蔬、新能源新材料等八大产业集群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而湖南在工程机械、装备制造、轨道交通、农产品加工等产业领域有一定的优势,双方合作空间巨大。

    这次调研的鄯善电商产业园,就是由湖南援建,目前已引进企业42家,为当地农特产品插上了电商“翅膀”,去年销售额超过7800万元。

    图片

    4月8日,吐鲁番市鄯善县电商产业园,主播在直播带货。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希 摄

    托克逊县亿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由湘企投资建设,主要从事锂电池负极材料研发与生产,已于去年投产,预计年产值达10亿元。

    再看鄯善县工业园,依托当地丰富的石英石、煤炭资源,研发生产硅基新材料,成为了园区主导产业。而硅基新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电子、军工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这些应用领域恰是湖南的优势和新兴产业。

    我们“坚持对口支援与深化合作相结合”,立足两地自身特色优势,大力推进互补性强的产业合作,相信可以书写更多受援地区与支援地区合作互利的经典案例。

    正如省委书记沈晓明在调研时所强调的,“要鼓励和引导企业进疆投资兴业,推动产业建链延链强链,提升产业发展动力。”

    03
    “疆电入湘”

    今后,来自新疆的“风”和“光”,将点亮三湘的“灯”和“景”。

    在湖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对口支援工作座谈会上,两省区签署了推进“疆电入湘”特高压直流工程合作备忘录。

    湘伴君观察到,“疆电入湘”是此次湖南党政代表团调研的重要内容:

    在乌鲁木齐金风科技有限公司,代表团一行考察了风电产业集群发展情况;

    在吐鲁番,代表团听取“吐电入湘”前期工作。

    为什么要“疆电入湘”?

    从我国的资源禀赋看,“能源资源地理分布”以及能源需求市场分布“极不均衡”,能源基地主要集中在西部和北部地区。

    作为经济大省、工业大省的湖南,能源需求大,可一次能源严重匮乏,整体处于全国能源流向末端。虽然近年来全省电力供应基本实现了总体平衡,但是局部区域、局部时段,比如每年夏、冬两季用电高峰期,依然存在用能压力。

    图片

    8月10日,祁东县白地市镇,国家电投五凌电力有限公司彭家湾蓄能电站的工作人员在巡查设备运行情况。曹正平 曾斌 摄

    新疆拥有全国储量第一的煤炭、蕴藏量第二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建设大容量、远距离的跨区超特高压输电工程,将煤炭、风能和太阳能转换为电能,输送到中东部负荷中心,可助力新疆把丰富的能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

    湖南缺电,新疆有电,合作达成!

    “疆电入湘”,是继“宁电入湘”工程后,湖南又一项跨省际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建成后将助力湖南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04
    民族团结

    在吐鲁番期间,湖南党政代表团一行调研的主题,涵盖文旅融合、“组团式”医疗援疆、“组团式”教育援疆、乡村振兴、产业援疆、文化润疆、民生援疆等对口援疆工作各方面。

    代表团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听,所到之处都是发展蓬勃向上、群众安居乐业、民族和睦和顺的美好画面。

    图片

    4月9日,吐鲁番市高昌区新城西门村,当地干部在为来访的考察团讲述门洞商店的故事。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希 摄

    岳麓山与葡萄沟缔结为友好景区,架起了湘疆两地景区交流协作的桥梁。现在,长沙与吐鲁番航班网络不断织密,两地探索建立旅游客源互送等机制,来一次说走就走的“特种兵旅行”。
    围绕培养“带不走”的人才队伍,湖南援疆工作队创建了深入人心的“红石榴”品牌,通过“组团式”教育、医疗援疆,让吐鲁番市人民医院的学科能力显著增强,让鄯善县滨沙学校的学生能在宽敞明亮的教室学习。
    湘西十八洞村与吐鲁番市高昌区新城西门村结成“姊妹村”,帮扶组建养鸽农民合作社、鸽子孵化基地、电商直播基地等,让新城西门村村民们“鼓起钱袋子”。

    看到一个个援疆项目被努力打造成为民心工程、良心工程、精品工程,大家感受到,我们的援疆工作队是真正的竭尽全力、没有保留。

    25年来,湖南先后选派了10批1300多名干部到新疆工作和锻炼,累计投入资金40多亿元,实施援疆项目600多个。

    今年5月24日,湖南第十批援疆干部人才,接过接力棒,奔赴新疆,续写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新故事。

    图片

    4月10日,吐鲁番市高昌区布拉克村,援疆干部与村民阿地力·买合木提讨论葡萄种植。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希 摄

    省委书记沈晓明在我省第十批援疆干部人才座谈会上,寄语全体援疆干部人才:争当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践行者、兴疆稳疆的建设者、民族团结进步的推动者。

    天山脚下,湘疆情深。

    湖南援疆人在这片土地上挥洒过的汗水、奋斗过的身影、上演过的暖心故事、留下来的产业和希望,会像吐鲁番的葡萄一样,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回味无穷。

    “数”说援疆

    21961万元

    今年以来,截至7月底,湖南累计完成援疆投资21961万元,推动湘江新区与吐鲁番经开区、鄯善工业园、托克逊能源重化工工业园深化合作。

    20万人次

    湖南大力实施“红色铸魂”工程,建设湖南省对口支援新疆历史陈列馆、“八千湘女上天山”历史陈列馆,提质改造葡萄沟景区红色记忆博物馆等,2022年参观学习人数超过20万人次。

    4600人

    湖南第十批援疆队设立“援疆医疗专家基层走访日”,组成红石榴·湖南援疆“毛医生”医疗队,深入村组、社区义诊巡诊20余次,惠及群众4600余人。

    100余所

    近十年,湖南派出援疆干部教师800余人,湖南100余所大中小学校在吐鲁番结对实现全覆盖,骨干学校建成同心工作室81个、名师工作室22个。

    80%

    湖南始终坚持“两个80%”原则(80%以上的援疆资金用于改善民生,80%以上的援疆资金用于基层基础项目建设)不动摇,推动援疆资金、援疆干部人才更多关注和解决各民族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问题。




    返回栏目[责任编辑:张家界新闻网]

举报此信息
进入张家界新闻网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