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一大早,慈利县高桥镇先锋村挖机专业户卢守家就开着自己的大货车,装上挖机来到镇里的阳坪村疏通水毁道路。近年来,卢守家依托“组组通”机遇,从一台挖机起家,发展到现在的5台挖机,业务涉及慈利、桃源、永定、湘潭等地。聊起这几年村里的变化,他说:“交通部门实施‘组组通’不仅让我找到了致富的门路,还让村民出门来回‘一脚干’,快递、物流、电商进了村,山里的土特产成了发财的‘宝贝’,村里人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俗称组组通)作为公路的“毛细血管”,是畅通群众出行的“最后一公里”。“交通建设项目要尽量向进村入户倾斜”“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地区,改一条溜索、修一段公路就能给群众打开一扇脱贫致富的大门”。
自2017年起,慈利县启动实施25户100人以上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建设。在建设过程中,慈利县交通运输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到科学公正、公开透明,切实把通组道路建设做成一项普惠工程。一是充分调研定方案。采取走出去的办法,对已实施通组道路建设好的区县进行深入调研,了解学习其建设目标、补助标准、考核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做法;结合实际,印发了《慈利县脱贫攻坚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建设实施方案》。二是应进必进不遗漏。为确保一村不漏、全面覆盖,该局分析比对了2016年采集的数据,先通过手持式GPS仪实地采集自然村点位和路线,配合省交通运输厅利用高分卫星影像技术逐条审核确定,全面摸清通组道路建设底数,认真做好增补优化,切实做到应进必进、应建必建。三是贫困村与非贫困村相兼顾。在确定建设目标任务时,既坚持惠及贫困村群众,也让非贫困村群众受益,明确要求通组道路建设既要注重结果,又要注重过程,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按照既定安排,咬定年度目标,全力推进建设。四是全面发力确保进度。该县把这项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全面小康决胜年“一脱贫三促进六覆盖”重点任务之一,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不仅从人财物上大力支持倾斜,而且主要领导还深入项目建设村工地调研,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难题,为通组道路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县交通运输局“一把手”将建设任务分解到乡镇,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人,确保工作上肩、责任到人。大力推行“周统计、月调度、季督查、年考核”工作机制,县政府督查室对进度滞后乡镇进行专项督查,结果纳入县对乡镇的目标考核。严格按照“县验收、市复核、省抽查”要求,对完工项目分批逐条验收,确保如期完成建设任务。五是全过程管控确保质量。坚持以统一建设,统一招投标、统一签订合同、统一建设标准、统一施工监管。组织开展质量专项检查,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六是全方位监管确保廉洁。县纪委驻县交通运输局纪检组对项目实施监督,对建设资金实施跟踪审计,切实把通组道路建设成廉洁工程、民心工程。截至6月20日,该县已建成农村公路“组组通”985公里,实现了所有行政村全履盖。“组组通”道路建设不仅改善了出行条件、改变了贫困乡村“山里山外两重天”的落后局面,更拉动了经济、带动了产业,为贫困乡村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慈利县依托“组组通”,以硒有慈利品牌建设为引领,“富硒大米”“苗市丑橘”“洞溪辣椒”“土家腊肉”等特色产品走向全国,大峡谷玻璃桥、龙王洞、江垭温泉、万福温泉、五雷山、朝阳地缝等景点,红岩岭、禾田山庄、美丽南山、四十八寨等精品户外旅游线路持续火爆。2019年实现旅游收入65.3亿元,全县整体实现了“户脱贫,村出列,县摘帽”目标。在零阳镇团坡村,几年前村里交通不畅,村民生活十分艰苦。如今,“组组通”通到村民家门口,村里特色养殖产品逐渐走俏。路通了,在外打工多年的游子回家了。在高桥镇街道一位开店的叶老板说:原来在山东青岛的建筑工地当小工,没啥技术,只能干搬砖、扛水泥这样的体力活,挣钱不多,一年只能回家两三次。现在路通了,回家开店每年就能挣上几万块,生活今非昔比。
在完成“组组通”项目进程中,慈利县还全面加强公路管理、养护、运营,推动城乡客运高质量发展,该县行政村100%通客班车。建立了以村为主的管护责任体系、以贫困群众为主的管护队伍、以财政补助为主分级负担的投入机制,拓宽了贫困户就业渠道,为乡村治理、乡村振兴战略探索了经验。“活不重,特别好!”慈利县高桥镇皂泥峪村贫困户杜慎财是村里的一名公路保洁员。今年初,村里给他提供了这份工作,每天工作三四个小时,负责村道清扫,以及道路两旁绿化维护工作。每月500元工资,为他减轻了不少生活压力。全县像杜慎财一样,有158人当上了公路保洁员,均不同程度地改善了家庭经济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