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抑郁症一词频频出现,不少青少年因为抑郁症引发一系列问题,引起了社会关注。
据世界卫生组织2018年的报告,中国是全球抑郁症疾病负担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在国内的抑郁症患者中,大学生所占比例正在逐年递增,四分之一的中国大学生承认有过抑郁症状。 但抑郁症患者就诊率却不到三分之一。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了《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从筛查、预防到治疗,给出了一套综合的解决方案。方案提出,各个高中及高等院校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
方案提出,到2022年,在试点地区初步形成全民关注精神健康,支持和参与抑郁症防治工作的社会氛围。公众对抑郁症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达80%,学生对防治知识知晓率达85%。抑郁症就诊率在现有基础上提升50%,治疗率提高30%,年复发率降低30%。为了实现这一总体目标,方案提出六项重点任务:
一、加强防治知识宣教。要求试点地区加强部门协作,采用多种宣传手段和渠道,广泛开展抑郁症防治知识科普宣传。
二、开展筛查评估。要求医疗卫生机构、体检中心、高等院校等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开展抑郁症筛查。
三、提高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能力。要求妇幼保健院、中医院等开设精神(心理)科,加大对非精神专科医院医师的培训,提高抑郁症识别和诊疗能力。
四、加大重点人群干预力度。针对青少年、孕产妇、老年人、高压职业人群,分别提出心理健康服务措施。
五、强化心理热线服务。要求将心理援助热线建设成为公众进行心理健康咨询、求助、疏导、危机干预、转介的便捷平台。
六、及时开展心理干预。要求各地建立健全专业化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及时组织开展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
其中,针对青少年、孕产妇、老年人、高压职业等重点人群,方案要求,各个高中及高等院校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中学、高等院校均设置心理辅导(咨询)室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据报道,抑郁症正在成为仅次于癌症的人类第二大杀手,全球预计有3.5亿人患病。
有人认为,抑郁症是娇气、矫情、抗压能力差的表现,正是这种错误的观念,导致很多患者不能被及时发现和治疗。
专家表示,如果一个人在工作学习过程中的某个时间点,突然出现了和之前不一样的表现或行为,这时大家就要提高警惕。
有数据显示, 中国大学生抑郁症发病率逐年攀升, 大一和大三是抑郁症高发期。
然而在一项由中国青年报微博发起的“心情抑郁时你会怎么做”的投票中,近一半的人选择“闷在心里”。由此可见,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普及有关抑郁症的科学知识刻不容缓。
北京安定医院精神科主治医师陈顺驰说,抑郁症本质上是一种疾病,并不完全是性格带来的,也不是通过劝说就能缓解的,而是需要接受规范的治疗。
陈医生介绍,抑郁症有三大主要症状,分别是:情绪低,兴趣减低,精力及行为减少。抑郁症常见的早期症状包括睡眠障碍和食欲减退。时间诊断标准,一般为症状持续存在两周。大家在生活中如何自己判断?主要是对比一段时间前后行为,言语,情绪体验的变化,有异常要及时请专科医生进行判断.青少年是抑郁症多发人群,家长需要格外关注孩子的变化。
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点和成年人与幼儿不同,他们的社会经历、学习能力还在逐渐成长中,心理会有些不稳定,纾解的途径通常也欠缺理性。如果再加上较大的学业压力,这些事情可能成为他们情绪出现问题的诱因。如果在学习和生活中,孩子突然出现了和之前不一样的表现和行为,家长就需要提高警惕。建议家长以一个平等的或是以朋友的身份和和孩子进行沟通,以便了解他们真实的想法,而不是对孩子进行说教,这样对孩子的帮助不会很大。
抑郁症其实就在我们身边,请记住这些抑郁症信号,关注自身和身边亲人、朋友的精神与心理健康,一旦发现有抑郁症倾向请及时就医。最后,送上抑郁症自我检测指南,希望每个读者都能保持健康心态。
来源:央视网、人民日报微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