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五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出版家,也是一位读书大家。他担任过商务印书馆总经理,在商务印书馆的25年时间里,坚持以“教育普及、学术独立”为出版方针,大胆改革商务印书馆的组织架构,出版世人瞩目的《万有文库》《中国文化史丛书》《大学丛书》等大型丛书,以商业化的经营手段带领商务印书馆走向出版业新的辉煌。他编著的《王云五大词典》《王云五小词典》,蜚声海内外图书市场。
王云五先生不仅是一位出版家,更是一位勤奋的读书人。据他自己回忆,他年轻的时候在学校教书六七年,教学任务非常繁重,读书时间略少。但是后来,他无论担任何种职务,无论在百忙之中或是忧患之中,几乎没有一天不腾出一些时间来读书,而且是长期坚持,几十年来如一日。尤其他总结的闲读、精读、速读、摘读“四读”法,在当时知识分子圈中影响很大。
王云五先生认为,闲读是指为消遣而读书。他举例说,英国文豪兰姆(Char ies Lamb)曾说过:“人生的笑,是与灯火同时起的。”意思就是说无所用心的闲谈,是以晚上为最适宜的时间;然而借灯火助兴的闲谈,必须有可与闲谈之人,而这种人也许未必随时可以获得;于是灯下把卷闲读,倒可随心所欲,比起闲谈更为便利。这样的闲读,以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里所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为注脚。这样读书,完全出于消遣,没有讲求读书方法的必要。另一种闲读,就像美国的老罗斯福总统业余喜欢阅读侦探小说。据他说,因为这种侦探小说的作者,故布疑局,让读者在一页一页的读下去时,对于谁是真正的罪犯,不免因好奇而作种种的臆测,以致可以把日常萦怀的政务暂置脑后,而获得短时间的休息。
王云五认为精读,是指要精细阅读的书。他引用宋代朱熹的话说:“大抵所读经史,切要反复精详,方能渐见旨趣。诵之宜舒缓不迫,字字分明。更须端庄正坐,如对圣贤,则心定而义理易究,不可贪多务广,涉猎卤莽,看过了便谓已通。小有疑问,即便思索,思索不通,即置小册子逐日抄记,以时省阅,俟归日逐一会理。切不可含糊护短,耻于咨问,而终身受此黯暗以自欺也。”而且英国哲学家培根(Francis Bacon)也曾说:“有些书可以囫囵吞下,有些书却要细嚼慢吞。”这里所谓细嚼慢吞者,也就是这一类书。
王云五认为速读的书,就是培根所称“可以囫囵吞下的书”。精读的长处可以使读者彻底领会书的内容与含义,而其短处是使人不能多读。因此,善于读书之人,应按书籍的性质与其对所研究课题关系的轻重,可以选择精读与速读。属于速读的书籍,只要了解书的大意;如有可能,尽量用一目十行的方法阅读。如果有精读的必要,当然不宜速读,否则就会陷于“欲速则不达”的境地。因此,什么书宜速读,什么书宜精读,其区别不仅在性质方面,而且同一书籍可因不同的读者而做出不同的选择。
王云五认为摘读是指不需精读,甚至不需速读的书籍。对于有些书籍,完全可以摘读其中部分内容。摘读书籍,导言或序文一定要读,其次便是阅看目录,根据兴趣重点以决定某章某节应该读,最后参看索引,检索某节或某段内容进行选择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