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新闻网10月10日讯(记者 宋世秀 通讯员 朱常青 彭华)9月29日上午,慈利县甘堰乡中学的操坪上人潮涌动,掌声不断,由慈利县委宣传部主办,县文广新局和甘堰乡政府联合承办的“庆国庆·喜迎十八大”送戏下乡启动仪式演出活动,赢得了现场2000余名观众的阵阵喝彩。
这一天的演出活动共有25个节目,虽然时间有些长,天气有些热,但舞台上抑扬顿挫的唱腔和趣味盈然的剧情,让甘堰乡烟竹村的杨万才从头到尾一个都没舍得落下。他说,在村里除了看电视,并没有更多的文化娱乐活动,农闲的时候便会显得有些无聊。
小品《马大哈买码》,让烟竹村的书记张庆笑得合不拢嘴,“村里有个村民迷上了买码(地下六合彩),两口子经常吵架,闹得全村鸡飞狗跳。买码确实要不得,刚才表演的小品就像是演给他们看的。”
“城里娃儿给我们送来了文明新风”, 82岁的乡政府退休干部张晓洲看到演出的小品《传家宝》,不由得夸起自家的儿媳妇。他说,“前年县城里搞《春晚》时,我儿媳妇就看过《传家宝》,深有感触,现在对我们二老问寒问暖照顾得很周到。”如今他们儿媳妇还经常开玩笑,说她可不想做小品里人见人骂的“母夜叉”。
“老百姓都盼望着送戏下乡能早日实现‘村村通’。”该乡党委负责人朱澧介绍,现在农村社会管理不好抓,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文明教育没跟上,农民缺乏精神文明的熏陶。“送戏下乡”就好比是及时雨,可以给广大农村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解解渴。
慈利县是个农业县,共有31个乡镇675个行政村(居委会)68万人,农村人口达80%。前几年,每年“送戏下乡”50场,每个乡镇还达不到2场,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该县又是山区大县、财政穷县,一些乡镇山高路远,演出成本高,如何解决“送戏下乡”经费,一直是当地政府部门头痛的问题。
今年8月,慈利提出“文化强县”战略,由政府买单的“送戏下乡”有了保障。据县文广新局的负责人罗远志介绍,这次在甘堰乡组织活动经费,就是由县、乡财政各承担一部分,财政再穷,“送戏下乡”也不会要百姓掏一分钱。
10月份,围绕“庆国庆·喜迎十八大”主题,慈利县计划组织30余台精品剧(节)目,在全县各个乡镇巡回演出。
“毕竟人力、财力有限,仅靠政府力量实现送戏‘村村通’,目前还不太现实。”罗远志说,“我们计划在补贴县级剧团送戏下乡的同时,引导、鼓励一批乡(镇)、村级的文艺爱好者自办剧团,努力让广大农村农民都有戏看。”据了解,截至目前该县已登记的民间剧团有10多个,包括管乐队在内的表演团队估计达200余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