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新闻网6月7日讯 (通讯员 寇建辉)杉木桥镇中心完小是位于慈利西部的一所山区小学。历史以来,杉木桥民风强悍,也造就了这里的学生狂野的习气,不驯的个性。再加上学生中,留守儿童居多,孩子们缺乏管教,学生身上种种陋习随时可见。
几年前,如果走进杉木完小,那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啊。校园里纸屑遍地,孩子们脏话连篇,打架斗殴、骂街,追赶打闹屡禁不止。各处建筑墙面上最显眼的一定是脚印,最多的一定是学生的涂鸦,走遍周边乡镇,提到杉木桥,人们总是大摇其头以为不屑,杉木桥的老师走出去,也是人们讥讽的对象。
“知耻近乎勇”。杉木完小校长郑志勇于2011年履职开始,针对这一现状,决定开展“养成教育”,提出了响亮的口号:教育要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基。明确了“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的目标。于是,一切因之而改变。
“纲领是一切行动的指南”。为将这项行动顺利推行,学校首先制定了“养成教育活动方案”,明确了“人人参与,校长主抓,政教主管,班主任负责”的方针,下发了“学生行为习惯评分表”,辅以“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寝室、食堂等的管理制度。通过学校、少先队及班级三个层面,加强监督,严格管理,着重教育,以规范行为,养成习惯。一场行动正在展开。
行动伊始,郑志勇校长及学校班子就召开教师大会,号召大家建言献策,公开收集标语,用以纠正学生的行为习惯,老师们大都积极响应,不几天,就做成了一面校园文化墙报,现从中摘录几则供玩味:寇建辉老师说:“‘教’是为了‘不教’,故一切教育应以方法的传授与规则的确立为前提。”吴丽老师说:“错误谁都犯,再犯是笨蛋。”
这样贴近生活,接地气的语言,同学们容易接受,其效果远非高大上的名人名言及强词夺理的说教可以比拟。也有老师不理解,说:“杉木桥历来如此。再说,老师拿那样低的工资,走出去谁都瞧不起,为什么还要找这些事干?”郑志勇校长就用曾国藩的诗句勉励大家:“依天照海花无数,高山流水心自知。我们教师,不仅要对得起自己拿的工资,还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同时,他自己也带头遵行。消除了大家的抵触情绪,使这项工作得以顺利推行。
古人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老师们深谙其中道理,因此,他们不仅这样说,也这样做。每天早上,郑校长和值班教师总是主动向同学们打招呼:“同学们早上好。”校园里每个角落,但凡有有乱丢纸屑,总有学生干部上前制止,亦或是老师弯腰捡起。学生因时间紧迫,未扫完的卫生区,总有老师打扫。
郑志勇校长在每次例会上都谆谆告诫老师们:“我们的学生,每一个都是拥有自己思想的个体,同时,他们又是接受教育的对象。因此,在教育中,一定要尽力避免简单粗暴,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行感人。”如此反复,老师们也把他的话化为了自己的行动,关心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关心每一个学生的饮食起居,关心每一个学生的习惯养成。
以作者所在的111班为例,学生姜金,冬天好几天不洗澡,老师就对他说:“用津津有味造句———津津几天不洗澡,身上都有味儿了。”惹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姜金也深受教育,从此,再也没有类似的现象了。女同学卓林然,课桌不整理,每天都乱糟糟的,老师吧她喊出教室,说:“等你的地团鱼养大了,分我一些可好?”一席话,说得她面红耳赤,从此,她的课桌再也不是杂乱无章的了。班上的窗户,最初,每天下晚自习总由老师来关;慢慢地,就有同学主动去帮忙;后来,只要老师眉毛一扬或者一个眼神,同学们就会主动关好;现在,老师已经完全撒手不管,但靠窗的同学们自觉主动,从未有任何差池。
潜移默化中,校园里充满童稚的“校长伯伯好。”“老师好”时而响起,教室里的涂鸦,被同学们用橡皮、小刀轻轻涂括掉了。食堂就餐井然有序,学校广播每天总是不时响起失物招领的声音,楼梯不再拥挤,上下分道而行。同学眼中的戾气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或坚毅或平和的神色……一些改变正在发生。
西方谚语说:“三代才出一个贵族。”意思是说,行为习惯和文明礼仪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杉木完小学生们的行为习惯虽然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老师们深知,这一行动永远在路上。正如郑志勇校长所说:“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有着文明习惯及健全人格的人。现在,我们刚刚才有了一点成绩,还要继续努力。我们要小心呵护,辛勤培育,让文明礼仪的幼苗在每个学生的心里深深扎根。”我们深信,这不是梦,因为,在和暖的春风里,已有花蕾在悄悄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