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新闻网7月5日讯 (通讯员 屈泽清) 近日,中国教育报发起了一场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75%的教师认为比起其他行业,自己在教育子女上并没有优势。54%的教师认为自己陷入“教不好自己子女”的困境,教师在教育自己子女时反而容易出现“灯下黑”现象。
笔者是一名小学教师,在基层学校教了二十多年书,也当了二十多年的班主任。周边经常听到教师这样的抱怨:教的好别人的孩子,对自个屋里的孩子我是真没办法。我怎么就管不好自己的孩子呢?
老师的孩子不易成才,造成“灯下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笔者认为:教师教育子女出现的一些问题,一方面跟教师对自己孩子的期望值和自身素质有关,更重要是跟教师在家庭教育方面的修养有关。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作为家长的普遍愿望。但是在智力水平方面,教师的孩子和其它孩子并无两样,其中有的聪明,有的智力水平一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因材施教,让学生正常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就足够了。但作为教师的孩子,则往往被寄予更好更高的期望。“过高期望值之下,产生的是两个结果。要么妥协,强迫自己满足父母的期望;要么回避,努力之后怎么也达不到,就选择逃离。”所以,成为优秀学生的只能是一小部分,而剩下的大部分,在高期望之下,心理压力过大,学习不佳,表现更差。
部分教师当年选择就读师范或从事教师职业,看上的是职业稳定,生活压力不大。其性格追求平淡、智力上也不见得出类拔萃,自身素质也必然存在缺陷,所以,孩子多少会遗传家长的这些特点。基础决定一切,要求孩子出色,不是因势利导的进行,不是视孩子的综合能力进行,而是一味的高标准严要求,其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教师作为教育专业人士,具有一般家长很难具有的一些优势:如,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播者,可以辅导孩子学习;见过许多教育案例,能够解释孩子的行为等。但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两个系统,他们有交集,但有着本质的区别。教师倾向于比较,倾向于制定奖励和惩罚的标准,但家长需要给孩子的是无条件的爱。
每个父母都是第一次当家长,家庭教育都要从零学起,无论是否身为教师,无论是否知识渊博,如果缺乏家庭教育知识,教育子女过程中肯定会暴露出诸多问题。
“教师教育孩子要学会放下。”笔者的一位同事在孩子读初中时,终于放下了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心目中“优秀孩子”的想法,而是坦然承认孩子现在的样子,她和儿子的矛盾一下子就解除了,并且儿子虽然成绩上一直没有什么突破,但在艺术、体育等方面表现出的才华足以让她欣慰。而且孩子没有了来自父母的压力后,反而变得更加阳光快乐。同事终于明白,有些“短”可能“补”不起来,但依靠一技之长,孩子就能获得幸福。
“成人”就意味着孩子要找到自我、相信自我、认可自我,当孩子形成健康的“自我”观念时,就懂得如何发挥自我的优势和潜能做到“成才”。对于教师来说,让孩子成为自己,首先就是要放下对子女过多过高的要求,给孩子自我发展的空间。另一个更重要的,是教师首先要找到自我。当教师在职业发展中的自我发展和自我认同的需要得到满足,找到稳定的职业幸福感时,即使不需要言传,孩子长大后就能够知道为什么而活,应该怎样活。
抛开孩子自身的原因,发生这种“灯下黑”的情况,教师应该好好的思考自己的因素。“老师”的身份别太重,而淡化了父母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