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能保证一切,但教育使一切成为可能,这是教育的最大魅力所在。
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多样的,因为人们的诉求是多元的;教育的方法应该是无定的,因为人们的禀赋是不尽一样的。但是,每一个人都有最基础的需求,即利乐身心。所谓的利乐身心,就是要生存下去并快乐地生存下去;每一个人也有最崇高的需求,即是觉悟生命。这是直面生命全体,考量为何而生、死去何在的问题。在这两个端点之间便是尊重、价值、自由、富贵等各种追求。
无论哪一种需求的实现,教育都给予了可能性,但是却不能保证一定能实现。即便不能保证最终的效果,但是又不能不对教育有个清晰的认识,因为它是我们的希望所在。怎么实现望子成龙的夙愿,得靠教育;怎么实现大同世界的愿景,得靠教育;怎么实现离苦得乐的诉求,得靠教育......教育有方向,但不能定死地落实在每个个体,无论是在教育方法上还是目标设置上,比如说通过什么样的教育一定培养出总统、思想家、文学家等,类似这样的承诺都是未必能兑现的,教育只能从大原则上进行把握,提供一种引导和可能。
那么教育的大原则是什么?“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可以作为万世颠扑不破的四大教育原则。这句话记载在《论语》中,是我国先秦伟大教育家孔子所说。
志于道
“形而上者之谓道”,“道”是一个概括,这个概括不拘时空,涵容阴阳,曲周万物。从最本能的利乐身心到最崇高的觉悟生命,无不是在“道”的范围里。一个“道”字,尽显中国古时哲人的高度智慧。“天下一致而百虑,殊途而同归”(出自《易经·系辞传》),“道”是一而多、多而一的。具体在教育领域,可以表述为“全体的多元化实现”。何为“全体的多元化实现”?即是不同的禀赋在相对应的领域得到开显,例如有人擅长艺术、有人爱好文学、有人喜欢政治等等,无论哪一个路径,各自都能够以此来实现生存、进而快乐地生存、再到有品质的生存,最终直至觉悟生命。“志于道”,即是确定生命的最高目标,在教育中启发和鼓励一个人去追求真理,获得智慧,圆满人生,也就是《大学》里所说“止于至善”,这是教育的第一大原则。
据于德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这句话出自《道德经》。道者,路也;德者,得也。每一个人都生活在道德之中,时时刻刻,处处在在。有人富贵,必然有富贵之道;有人贫贱,必然有贫贱之道;有人安乐,必然有安乐之道;有人苦恼,必然有苦恼之道;有人超脱,有人沉沦,都必有其道;等等。德之于道,如影随形,丝毫不爽,正如佛家之“因果律”——万法皆空、因果不空。
中国自古有“五福”之说,最早出自《书经·洪范》:“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世人所求,无非这些,但未必如愿,即是不如意占十之八九,然而人们的取向和追求还是自始至终地朝好的一面。“据于德”,是为自己之前所行之道的一种承当。此时之德源于彼时之道,此时之德,未必全出于彼时一己所行之道,比如战争、自然灾难或者社会发展带来的福利等或好或坏的结果,但它既然降临在自己的生命当中,那就不应将其视为身外之物,都是生命分内应得,引用佛家话说,是“共业”。无论看起来跟自己多么无关,但是一定也有自己的份,须得失不惊,安然受之。当然,不能止于此,还要“志于道”,自强不息天行健。“据于德”,教会承当,力行正道,是教育的第二大原则。
依于仁
“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这句话出自《论语》。人类的生存必然索取于大自然,更好地生存必须借助于集体的力量,“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在浩渺的大自然中,人类的个体力量是极小的,但是人类可以实现很多单靠个人无法完成的目的,其原因就在于“能群”。“能群”可以让人类实现力量最大化,“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利者,义之和也”,这是一种高于一己之利的群体之利,而一己之利也在其中。“能群”的核心精神是什么?仁!利己利人,利人利己。“仁”字可以让一个利益的团体维持着和合状态,而不是竞争对立的状态,孔子曾经强调“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即是有力的体现,尤其是在当前工商业时代,群体交往越加频繁,群体关系越加紧密,多元诉求的背景下利害冲突也就更多,因此“仁”的精神更加可贵和需要。“依于仁”,教会“仁爱”以更好地参与集体生活,是教育的第三大原则。
游于艺
“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语出《论语》,为孔子所说。从这一句话可以看出孔子的三大观点:一、“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孔子不排斥富贵,相反也求富贵;二、在孔子眼里,职业无贵贱之分,哪怕就是赶车;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合义之财,但取无妨,甚至还要尽力争取。所谓的“游于艺”,并非不重技艺,而是强调个性化选择,因为每个人禀赋不一样,正所谓“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每一个人生存在这个世界,必须得有生存的本领,哪怕只有几分力气去做个搬运工,总之不能做一个“无所事事”的废人。教育的第四大原则就是实行多元化的技艺职能培养,让每个人得到应有的发展,在己以尽其性,在群以尽其用。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四句十二字,可谓句句圆融,字字千金,基于现实而志于超越,着眼个体又利在群伦,照察生命之全幅,道尽教育之要义,依次四大原则来实施教育,断然不会背离教育应有之道,更不会浪费、贻误每一个生命。(朱瑜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