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的作业我都做得很快,因为有不懂的内容可以向老师请教。”张家界天门小学六年级六班田力伊高兴地告诉记者,做完作业之后,她和同学们又去学习特长月琴,这样的课余生活十分充实。而她的家长侯万吉,则不用再为“啃”不动女儿六年级的数学家庭作业题而发愁了,因为家庭作业和辅导都是在学校完成的……这些变化都源于我市学校实施的校内课后服务。
据了解,从今年秋季学期起,市发展改革委员会、市教育局出台《关于明确中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全市中小学相继开始开展课后服务。实施近一个学期以来,我市的课后服务工作开展得怎么样?学生课后都在干什么,家长对此又有哪些看法?连日来,记者走访了市城区张家界崇实小学南校、张家界澧滨小学、张家界天门小学等多所中小学时发现,我市各校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内容,不仅让孩子们学到了更多知识和技能,也为家长们解决了不少后顾之忧。
个性化课程多样 学生乐在其中
“叮铃铃……”15点40分,放学铃声响起,这是张家界天门小学的孩子们最盼望的课后时光,校园里到处生机盎然,教学楼里不时传来美妙的演奏乐器的音乐声,足球场、篮球场上到处是同学们奔跑跳跃的身影和欢呼声……
在学校的艺术实践工作坊,20多名学生身着传统土家族服装兴致勃勃地进行簸箕画创作,孩子们以土家族日常使用的簸箕为“画布”,利用石头、稻草、树皮、植物种子等大自然的原材料,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让张家界的风景跃然簸箕之上。美术老师李婷玉告诉记者,这些手工制作既能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专注力,还能传承土家族文化传统艺术,其中簸箕画《张家界风光》在湖南省第6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获得一等奖。
据张家界天门小学副校长杨智介绍,学校将土家族非遗项目引进课后选修课中,包括葫芦丝、月琴、剪纸、戏曲、航模、科技小制作、砂石画、3D打印、体操、足球等30多门课后特色课,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喜欢的课程,一名老师负责一个班级的一门特色课,让孩子们掌握一项本民族的文化特长,实现“班班有特色,人人会技艺”的校园文化氛围。
“预备,321,起飞……”张家界崇实南校小学操场上,在航模徐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专心致志地进行泡塑飞翼演示。只见四年级四班的肖琸航举着一块泡沫板,将制作好的纸飞机高举过头,然后松手,借助纸板前方产生的上升气流,让纸飞机持续平稳飞行,并且还能灵活转弯。这一项目极大地激发了该校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学习热潮。
在张家界澧滨小学,结束了一天的课程,音乐老师李迎春并没有下班,而是带领合唱队进行《最美丽》歌曲的合唱练习。“虽然备课占用更多业余时间,看到孩子们浓厚的兴趣和饱满的激情,也不觉得累,辛苦点也是值得的。”李迎春表示,即使是在课后服务的课程上也精心备课,打造趣味课堂,每个月除了进行音乐理论知识和声乐教学以外,还将打击乐器运用到课堂上,安排了节奏练习和身体的律动,比如二声部的肢体律动,让孩子们度过充实的课后时光。
解决实际难题 家长拍手叫好
“感谢学校和教育部门,课后辅导确实减轻了家长负担,简直是太省心!”覃女士的儿子在张家界崇实南校五年级就读,她告诉记者,作为双职工家庭,孩子4点放学,家长5点半才下班曾是她最头疼的事情。孩子放学后该去哪里?如果让孩子来单位,一来长期影响不好,二来孩子自己走过来也不安全。如果没有晚管班,回到家等她做完晚饭,再辅导孩子作业,可能就到晚上9点多了。但如今,在学校作业做好了还学习了特长,饭也吃了,让孩子能够得到早点休息。
“课后服务一个月就200块钱左右,大大减轻了我们的家庭经济负担。”张家界崇实小学北校覃张浩的妈妈说,现在校外托管或培训收费相对较高,而且教学质量良莠不齐,学校的课后服务内容让她节省了一笔不小的费用。
近年来,全市中小学生尤其是小学生放学后的“四点半难题”受到社会极大关注。据了解,我市永定区为解决中小学校下午放学时间与家长下班时间不匹配的问题,于2018年上半年率先进行了中小学校内课后服务改革试点工作,经省级主流媒体集中采访报道后得到了省教育厅的高度认可,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教育厅决定在全省中小学校推广实施。今年秋季学期,结合我市课后服务改革试点工作经验,开始全面启动全市中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工作。
“‘课后服务’工作是一项便民性服务措施和民生工程。它不仅解决部分孩子放学接送困难和课后辅导作业问题,而且培养了孩子的兴趣爱好,引导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此外,它还挖掘了学校的办学特色,拓展了学校推进素质教育,对规范整治校外培训机构也起到推动作用。
经过近两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市的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取得了扎实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已有51所中小学校推出了课后服务,7万余名中小学生接受服务,平均接受度达73.3%,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广泛认可和一致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