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新闻

如何让“低”进学生“高”出

2013-01-26 18:11:15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张兴华   阅读: 张家界日报社微信

      基础弱底子薄的学生怎么教

      观察

      基础知识欠账太多;没有学习兴趣,“一看书就头疼”;学习方法不得要领,学生学起来累,教师教起来更头痛。

      在采访中,有一位老教师不无幽默地说:“给‘低分生’上课是个大难题。老师最痛苦的事情你知道是什么吗?是自己的课讲完了,学生还没睡醒;学生最痛苦的事情你知道是什么吗?是自己睡醒了,老师的课还没讲完。”这话虽然有些调侃,但确实反映了录取分数降低后,学生知识文化底子弱给教学提出的挑战。高校一线教师普遍反映,“低分生”欠缺的东西太多了。

      首先是基础知识欠账太多。采访中,青岛一所高职院校的会计学老师让记者看了一份新生数学摸底测试成绩单:全班40人,只有18人及格,还有5人成绩是个位数。“可能这些学生对测试不太重视,但不管什么原因,这样的文化基础确实令人忧虑。没有起码的数学基础,怎么学好会计学呢?”这位专业教师说。

      在这所学校,记者翻阅了部分大一新生的作业。好多学生的书写基本功和表达能力极差,字迹潦草,错字连篇,标点乱用,语句不通,不讲格式,让人大跌眼镜。有位学生在一篇不足200字的自我介绍中,出现了5个病句、12个错别字,而且是“一逗到底”、“一段成篇”。“学段是大学,基础是小学,特征是顽童。”这是教授们对他们的形象概括。

      缺乏学习兴趣也是一个让老师头疼的问题。采访中,很多考分低的学生告诉记者“一看书就头疼。”莱芜职业技术学院亓俊华老师分析说:“这些学生不是脑子笨,而是对文化课缺乏兴趣。他们大多在中小学期间,因为各种原因,错过了教育的最佳时期,或者挫伤了学习的积极性。”

      记者曾在山东省部分大一新生中做过实证调研,结果显示:高考分数低于300分(总分750分,相当于百分制中的40分)的,厌倦文化课学习的占69.5%;低于250分(相当于百分制中的34分)的,厌倦文化课学习的占85.6%;低于200分(相当于百分制中的26分)的,厌倦文化课学习的占到97.58%。而在山东,2012年高考分数达到180分(相当于百分制中的24分)就能录取。

      欠缺学习方法是低分考生学习跟不上的重要原因。“一组公式半年记不住。”一位公路桥梁设计专业的教师对记者说,“因为这些学生不会理解记忆,不懂得公式的推导过程、来龙去脉,只是靠重复记忆,死记硬背,过不了几天全忘了。”

      理工科的“低分生”学习不得法,文科的“低分生”学习同样不得要领。担任经济管理的夏老师介绍说:“学习快结束了,我让每人写一个学习总结。结果1/3的学生没有完成。有的总结不全面,挂一漏万;有的总结条理不清晰,层次交叉,逻辑混乱。这样的学生教起来很吃力。”

      探索

      要教好基础差的学生,关键是让他们找到自信,根据他们的特点,让他们在实践锻炼和动手操作中培养兴趣。

      采访中,教师们在“恨铁不成钢”的同时,也都认为,既然把学生招进来了,学校就有责任把他们教好。怎么教?采访中记者发现,很多学校已经开始探索相应对策。

      “要想教好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首要的是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使其找到自信。有了自信,才能学得好。”济南职业学院院长申培轩深有感触地说。他们学校在新生入校后,第一件事就是让学生填表,申报特长,然后教师针对学生的特长,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教师组织并作出点评,让这些考分较低的学生找到自信和尊严。山东科技职业学院、潍坊工程职业学院、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则开展了“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赛跑”、“迈好大学第一步”、“我的大学我做主”等主题活动,实践证明这些活动卓有成效。一位家长看到活动照片后动情地说:“我的孩子从来没有笑得如此灿烂。”

      考分较低的学生有个共同特点,就是好“动”不喜“静”,学习文化理论课他们感到枯燥乏味,但参加实践活动和动手操作则会让他们兴奋不已。“针对这个特点我们就先从劳动、活动等入手,让他们动手、动口,使他们找到兴趣。”山东省特级教师、莱芜职业学院副院长李俊海说。

      在莱芜、淄博、潍坊、枣庄等地市的职业院校,记者高兴地看到,好多高职院校已经改变了过去前两年上文化课、后一年上实践课的传统教学方法,“车间即课堂”、“动手即学习”等先进理念已在高职院校一线教师中深入人心。在莱芜职业技术学院采访,记者听到了这样一个案例:数控专业学生田亚楠,刚入校时对文化课学习没有兴趣。班主任孙召瑞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后来孙老师发现田亚楠喜欢雕刻,每一件作品都惟妙惟肖。于是就慢慢引导田亚楠做三维造型,操作数控铣床。在动手中田亚楠变了,他喜欢上了三维造型与数控加工。当有实践问题弄不懂时,他就熬夜看书学理论。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如果学生喜欢动手,教师就引导其先学操作,很快,学生们找到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成绩差的学生往往粗枝大叶,丢三落四,知识形不成系统。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泰山职业学院韩玮老师介绍了“回忆加反思”的方法:“其实操作很简单,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回忆总结上完的一节课:学习的重点是什么,学习过程有几个环节,哪些问题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样,像放电影似地让学生把上课内容在脑海里放映一遍。同时,引导学生趁热打铁,写下学习的心得和感悟。日积月累,天长日久就能从中悟出一些概括性的、规律性的、有代表性的方法与技能,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方法。”

      如何帮“低分生”提高自我教育能力

      观察

      很多学生心浮气躁,缺乏上进心,对未来的发展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这些给思想教育带来诸多不利因素。

      “用精英教育的眼光看现在的大学生,要跌眼镜;用传统的方式方法教育现在的大学生,要碰鼻子。”一位高校教授这样形容针对“低分生”的思想教育。

      滨州一所高校每年都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今年请了全国劳动模范许振超,讲述他敬业爱岗、吃苦耐劳、钻研创新的事迹。大部分学生被感动了,但仍有一小部分学生听不进去。在两个小时的报告中,一位辅导员注意到,一名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在笔记本上画了半张人物速写,接了5次手机,溜出会场7次,其余时间就是玩手机、交头接耳。老师过去拍拍他的肩膀,提醒他好好听报告,最多能安静5分钟。还有一些“低分生”,动不动就出口或者出手伤人,有些导致伤亡案件。据调查,现在高校伤亡事件增多,50%以上发生在成绩差的学生中。

      “也许是在中学时代挨的批评和受的挫折太多,这些高考考分较低的学生,对老师的要求、自己的发展,很多人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缺乏上进心。这是我们做辅导员的最着急的事情。”工作20多年的高校辅导员赵伟说。

      前不久,记者在泰安一所职业院校采访了大一新生樊钢。樊钢是在父母的反复劝说下参加高考的。“我对上学不抱什么希望,有些研究生不是在跟着识字不多的私人老板打工吗?我怕父母过分伤心,才上这儿来念书,在学校里我只是混日子。”樊钢说。记者和他沟通发现,其实他内心也觉得对不起父母,很郁闷,心里非常矛盾。改变像樊钢这样的“低分生”的精神面貌,的确是当前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记者选取威海、淄博、泰安、菏泽、德州和济宁6市当地高校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34%的“低分生”来自离异家庭、单亲家庭或者贫困家庭,存在自卑心理,他们不爱说话、不善交际,不主动参加社会活动;55.5%的“低分生”是独生子女,他们往往在家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谦让奉献的精神,不同程度存在自私心理,不善于处理自己、他人和集体的关系。还有10.5%的“低分生”或者自身存在生理缺陷,或者受过人生打击,或者受过感情挫折,或者犯过错误,总之成长道路不顺利。“这些‘低分生’看待他人、看待社会的视角不对,在他们眼中阴暗和负面的东西多,阳光和美好的东西少,因而不合群、不擅长合作。这就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山东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教育研究所的杜秀老师分析说。

      探索

      从“低分生”的家庭和教育背景深入分析,让他们在感受关爱中接受教育,在实践中提高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能力。

      记者采访了山东高校工委领导、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专家。他们建议,对于这部分学生的思想教育,应该探究其行为表现、品行背后的原因,对症下药,切忌粗暴指责和空洞说教。

      多数“低分生”的家庭背景和教育背景相对较差,因此他们需要比其他学生更多的关爱,需要有人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在感受关爱中接受教育。“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温度”,这是近年山东省委高校工委做好“低分生”教育工作提出的理念。他们从大学生成长需要出发,着力构建帮助低分学生成长、解决低分学生困难、方便低分学生办事、维护低分学生权益的服务体系,促使他们尽快走出困境。据山东高校工委副书记齐秀生介绍,从前年寒假起,山东省委高校工委开展了“千名辅导员访千家”活动。这些被访学生很多是贫困生和低分生。截至目前,120余所高校的辅导员参加家访2.4万人次,家访贫困生、低分生3.1万人,联系就业岗位8000多个,大大激发了低分学生的上进心。

      针对“低分生”大多有心理问题的实际,很多教育专家呼吁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据调查,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专门成立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旨在做好新形势下大学生特别是“低分生”的心理教育。近几年来,山东省每年召开大学生心理教育年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他们针对个别“低分生”的心理问题开展个别辅导,针对部分“低分生”的共性心理问题进行团体辅导,针对“低分生”突出的问题进行危机干预。通过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活动,使“低分生”心理得到调节和改善。

      很多思想政治教育专家还建议,要根据“低分生”实际,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升“低分生”综合素质。在这方面,山东各高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有的根据专业特点成立调查小组,到新农村进行调查研究;有的根据兴趣特长成立服务小组,到社区、街道和养老院进行送温暖活动;还有的根据“低分生”的心理特点,有意识地设计演出、演讲、科普、支教和志愿者活动。这些活动的目的在于通过集体活动,培养“低分生”纪律观念、集体意识、服务态度和团结合作精神。不过采访中也有不少专家提醒,这些活动要避免走形式,要科学划分小组,选好辅导员带队,并提前设计好活动方案,树立典型,做好榜样示范,还要引导“低分生”写好活动总结,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能力。

      采访中,多位专家表示,随着适龄人口的下降,一部分考分较低的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将成为一种常态。他们的考试分数低,但能力未必差。如何让每个学生在大学校园里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平台,如何建立多元的学习通道、评价方式,是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地方高校应认真思考的问题。 (■记者 张兴华)

     

     


    返回栏目[责任编辑:张家界新闻网]

举报此信息
进入张家界新闻网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