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新闻网7月17日讯 (通讯员 李德雄)他,40年的班主任,40年的村小负责人。曾6次受县政府、县教育局的记功表彰,多次被评为市县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党员。因扎根村小教育,贡献突出,2003年荣获省农村教育突出贡献奖。他,就是年近六旬的村小教师张治久。
张治久生长在一个偏僻的文盲村——桑植县细砂坪乡张家台。儿时常听祖辈们讲因没文化常被人宰割、欺凌的酸楚故事,一次次触动着他的心灵。他下决心努力学习,立志长大后做土家山寨文化知识的传播者。1974年1月,他成了村里的第一个高中毕业生。当时,村里正好需要一个老师,他主动请缨,经上级批准,如愿以偿当上了本村小学民办教师。
上世纪70年代,百姓温饱尚未解决,大多数家庭无钱送小孩上学。怎么办?思来想去,路子终于有了。他瞅准山上的油茶、油桐、蕨菜。然而,把它们采摘回来再变成现金需要经过一个艰辛的劳动过程,尤其是把油茶、油桐榨出油来,要经过好几道工序。他默默地做着这一切,然后一个人挑着上百斤油走几十里山路到集镇上去卖,每次都是饿着肚子回来。他把这些钱全部花在学生身上,对全校3个班的学生一律实行免费读书。这样保证了入学率、巩固率都是100%。学校办得红红火火,成为当时湘西州、县教育战线的一面旗帜。1977年他被评为湘西州教育战线先进个人。这所近60人的学校在他的主管下,坚持免费入学达12年之久。
1988年他被调到朝南坪村小学任教,并担任负责人。当时学校环境极差。他在学校教师会上慷慨激昂的发言感动了每个老师,凝聚了大家的力量。“学校是传播知识的场所,是培养人才的净地,像这样的环境,老师怎么工作、学生怎么学习呢?虽说村校村办,但现在老百姓的人平收入不上300元,肚子都难以填饱,哪谈得上出钱办校?请求大家跟着我吃苦三年,定叫学校变样!”他每天利用中午、晚饭后的时间带头上山撬石、碎石、搬石,其他老师也跟着一起干。几年时间,老师们在他的带动下,仅凭几双手、几把铁锤从山岗上打下一千多方碎石,为学校先后打好400多平方米的水泥板,砌起长达500米的围墙,建起了寝室、浴室、厨房、水池、水泥球桌、篮球场……在此期间,他为建校义务捐工200多个,带头捐款5000余元。
1998年领导又把他调到徐家桥村小学,在国家无拨款、村里无集资的情况下,他带领老师上山伐木,领着师生挖土运石300多方,建起了寄宿生的厨房、寝室,修筑了一条长达480米的学校公路。张老师带领同伴们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了社会,感染了学生和家长。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在村级小学的几十年里,他的各科教学效果在全校乃至全乡都很突出。他主管朝南坪片小的时候,全县统考16个科目,曾拿过15个第一,最少时也拿8个第一,为县一中输送了不少品学兼优的尖子生。“张老师到哪个学校,哪个学校就兴旺”这句出自老百姓的肺腑之言,既是他40年工作的真实写照,也是对他人生价值的高度概括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