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转星移,沥风沐雨。他32年如一日,辛勤耕耘在民族教育这片热土上,把自己的青春、智慧和力量无私地奉献给他所挚爱的民族教育事业。他是中学高级教师、县模范教师、县级模范班主任;他多次被评为西莲乡优秀共产党员;他先后管理的两所学校均以良好的办学条件、出色的教学质量、浓郁的民族特色居于同类学校前列,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他,就是桑植县西莲乡学校的校长江明清。
锐意进取,精心打造民族教育
江明清是桑植西莲人,先后当过民办教师、公办教师、工会主席、学校校长。2005年由西莲学校的工会主席调入全县最边远最艰苦的白石学校当校长,2009年调回西莲学校任校长。作为校长,他有胆识,有魄力,善于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对学校实行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人性化管理。
西莲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西莲,是典型的老、少、边、穷的高寒山区,素称桑植的“西藏”。刚刚调入西莲的时候,学校的老师人心涣散,管理比较混乱。他来到这里以后,凭着对民族教育的无限热爱之情,凭着多年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积极投身到学校管理的各项工作之中。他明确提出“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提升”的办学指导思想,确定了“以人为本和谐校园、教学为中心注重科研、改革创新突出特色、促使每个学生最优发展、为学生终生幸福负责”的办学理念和“依法治校、以德立校、标准建校、民主理校、科研兴校”的办学方针,很快西莲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井然有序,师生员工精神饱满,学校整体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2010年学校目标管理被评为县目标管理先进单位。
以人为本,营造和谐发展环境
他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到学校管理的各个环节,对教职工、对学生始终饱含深情。他善于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积极推行民主管理、依法治校,多方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学校大事都经校委会集体研究决定,事关学校发展的重大事项在广泛征求教职工意见的基础上,交由全教会研究讨论。他关心教职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经常慰问有困难的教职工,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每年春节前,他总是要到困难教职工家走访,协调解决具体困难;对代课教师他关心爱护,嘘寒问暖;对离退休教职工他不忘慰问、探望,倾听他们的心声;对少数民族教职工更厚爱一分,把增进民族团结体现到具体行动上。2011年,他从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争取到明园基金的奖教金和奖学金,目前,该学校的师生已经获得明园奖励基金4.2万元。
迎难而上,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为了让广大师生有一个更加舒适的办公、学习环境,他克服困难,采取 “五个一点”的举措:一是向局里“争”一点二是组织社会力量“捐”一点;三是向外面“引”一点;四是通过多种途径“筹”一点;五是通过开展“节约型学校”节约一点。近9年来,多方筹措资金200多万元,为全校更新课桌椅、更新电脑室,安装了校园监控系统、校园音响系统、多媒体教学设备,为白石学校修建了一栋高标准的学生食堂,彻底解决了学生就餐难的问题,为西莲学校修建了496平方米的多功能教室,维修加固了教学楼,修通了通校的水泥公路。
凭着他的一股子干劲,凭着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凭着师生们的共同努力,两所学校的面貌焕然一新。
爱洒校园,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他一直认为,爱学生是教师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是德育工作的一把金钥匙。他凭着一颗爱心来做教育工作,尊重学生的人格、兴趣、爱好,了解学生习惯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方式,帮助学生树立健全、完善的人格。从1982年到2004年22年的班主任管理生涯中,他所带的班级多次被评为学校先进班集体,他本人也曾先后多次次被评为学校优秀班主任。
担任校长之后,他仍时刻牵挂着学生。在办学中,始终突出德育为首的原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了保证不让任何一名学生失学辍学,他经常骑着摩托或者步行去学生家中家访,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近三年,西莲学校为贫困生减免学生伙食费达3万余元,争取社会各界捐助贫困生达8万元,受资助的学生达80余人。
在西莲学校,学生们喜爱他,崇敬他,亲切地称他为“江伯”。
传承文化,深化学校办学内涵
西莲地处桑植县、慈利县、石门县三县交界之地。他在这所学校,高度重视校园民族文化建设,积极营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氛围。
他十分注重把民族文化融入教育教学活动全过程。在他的倡导下,学校把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桑植民歌引入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坚持每年在学校举办一次桑植民歌大赛活动,发挥民族歌曲的感染作用。他还经常与周边的石门县罗坪乡中学、洞国学校开展文化联谊活动,唱民歌、切磋锣鼓技艺、进行篮球友谊赛,增进了友谊,拓宽了视野。
在教育教学生涯中,江明清用实际行动兑现着自己的诺言,实践着自己高尚的人生追求。
(通讯员 谢德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