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新闻

红烛

记永定区解放小学刘亚琴

2013-12-10 08:41:48  来源:张家界新闻网  作者:曾甲长 田小 胡卫衡   阅读: 张家界日报社微信

    红烛.jpg


      2012年5月,一封信从深圳发往张家界。信中这样写道:
    尊敬的刘老师,您可能已经记不起我们是谁了,但您永远是我们3班最敬爱的老师,您工作上永不知疲倦,如一支燃烧的蜡烛;生活上对我们关爱有加,比亲妈妈还亲。虽然我们已经毕业多年,但我们时常想念您,这一辈子永远感激您。


        写信人:三(3)班在深圳全体同学。


      收信人:永定区解放小学,刘亚琴。


        烛劫


      信件抵达解放小学时,这位名叫刘亚琴的老师正面临人生的一次大考:接受肝癌治疗。


        刘亚琴在“教师”这个岗位上已经战斗了26年,从没想过有天会因为疾病离开。当接到弟媳从长沙拨打过来的有关“癌症已确诊”的电话时,她头脑一片空白。片刻后,她走进教室,微微颤抖地拿起粉笔继续授课。


        一天过去了,她依然站在讲台上;两天过去了,她仍然没把这个消息告诉其他人。


        病情已经不能再拖!知晓内情的弟弟急了,上学校找到领导,希望校方赶快动员刘亚琴去省城。


        “我舍不得孩子,也舍不得我的学生啊!”面对领导惊讶的表情,刘亚琴低头轻声地解释。


        刘亚琴家庭情况特殊,女儿生活无法自理,丈夫因车祸失去劳动能力,家里正常的只有一个11岁的儿子。她一走,谁来支撑这个家?
    去省城求医的头天晚上,刘亚琴坐在床边,看着熟睡的儿子,一直坐到天亮。


        第二天,要去长沙了,五年来第一次没陪护孩子上学,目送着他孤单的背影消失在巷道拐角,想着今后不知道还能不能活着回来,刘亚琴突然冲动地追上前去。但没有追上。站在人来人往的人行道上,她的泪水“哗哗”地流了下来。


        5月15日,省人民医院病房内,医生就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征求刘亚琴的意见。她说:“我是老师,我离不开我的孩子。只要能回到讲台上,哪一种方式都好!”


        话语不多,却让在场的所有医生动容。主治医生沈贤波看着刘亚琴的眼睛认真地说:“刘亚琴,我当了几十年的医生,从来没有见过像你这样的,我一定尽全力把你的手术做好。”


        手术从上午9时开始,进行了整整10个小时。


        19时许,刘亚琴所在的手术室门被推开,疲惫的医生们走出来,沈贤波亲口告诉刘亚琴前来陪护的姐姐:手术顺利!


        烛心


      洁白的病床上,刘亚琴从麻醉中苏醒,剧烈的疼痛袭遍全身。她很快获悉:四分之三的肝被切除。


        术后的几天里,刘亚琴特别孤单,她觉得自己不应该再待在长沙。她跟医生提出自己的心愿:希望出院。
         

        “出院?”医生觉得不可思议。禁不住刘亚琴的一再恳求,医生们会商后,最终同意其转院,同时严肃地叮嘱她:这种大病至少要休养一年以上!


        刘亚琴又回到了张家界。暑假一过,休息才两个多月的刘亚琴却走进了校长崔长才的办公室。


        双方有了这样一段对话:


        “病还好吗?”


        “也还好。”


        “你的病特殊,在家多休息一段时间好不好?学校待遇不会少你的。”


        “开学了,我还是想和孩子们在一起,过得开心些。”


        “你坚持的话,就教教思品或者美术?工作量少些。”


        “我习惯了教语文,困难我自己能克服的。”


        就这样,刘亚琴复课了。


        复课第一天,从不注重打扮的刘亚琴特意换了一身新衣服,精神抖擞地走上了讲台。她还把带了16年的“爱心盒”捎上了。


        这个用藤条编织的小盒里装着针线、创可贴和碘酒、棉签等,孩子们平时一旦有什么跌打损伤,或者衣服被划破的情况,她都会从里面拿出物品应急。时间久了,刘亚琴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编外医生”,被孩子们称为“刘妈妈”。


        在一些学生和家长的眼里,刘老师手术后,精神状态更好了。每天清早,她总是早早地来到学校,给班上的孩子们一个个地盛饭。她总是在教室里一连待上几个小时,面带微笑地给孩子们指导和批改作业。


        “我不能让孩子们发现我的病痛,我得给他们一个健康向上的形象。”刘亚琴跟同事们说,好不容易有了机会再走上讲台,自己一定做得合格。


        烛情


        “做事一丝不苟,比我们很多正常老师都要敬业。”刘亚琴所在语文教研组的熊隆云这样评价她的教学工作。他说,考虑到她的病情,有一次他跟她说集体备课时,她可以不写详案写简案,直接参与讨论即可。没想到刘亚琴却说:“如果不认真准备,我拿什么给我的孩子们上课?”


        对学生高度负责,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爱,这是刘亚琴留给很多同事和家长最深的印象。


        她班上的孩子,其父母很多一年四季都在外务工或者做生意,很少有时间照顾他们。其中有些家长和她家住得不远,平常没时间来接孩子,就经常就打个电话给刘亚琴,让她帮着送回家。这些年,刘亚琴陪送了多少孩子,没人能统计。


        在刘亚琴的心中,没有好学生和差学生之分,她也从没因为孩子家庭的贫穷或富有而歧视或者特别对待他们。对一些家境贫寒而成绩不好的孩子,她经常带他们回家,帮他们补课,分文不收。


        有个叫侯路的学生,在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就离家出走,留下他和父亲相依为命。一次课外活动时,他不小心摔了一跤,鲜血直流,刘亚琴用纱布给他包扎止血后,把他送到医院。因为伤口很大,要缝针,孩子躺在手术台上,心里很害怕,不停地抽泣。刘亚琴一直紧紧握着他的手,不停地安慰他、鼓励他。


        侯路伤好后,有什么事都跟刘亚琴讲。他私底下跟好朋友说:“刘老师就是世界上对我最好的妈妈。”


        还有一个叫做庹辉的学生,父母离异后一直住在外婆家。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他性格孤僻,自卑、倔强。有一次,他没有完成作业,刘亚琴批评了他,他竟然用铅笔把自己的手戳伤了,衣服也撕破了。


        包扎着孩子的伤口,看着孩子倔强的目光,刘亚琴想起了自己的儿子。“他渴望的不是严厉的批评和简单的说教,而是‘爱’。”刘亚琴十分后悔自己的教育方式,此后特意关注他,生活上给他无微不至的关怀,这个孩子后来变得十分乐观,成绩越来越好。


        在解放小学,有孩子不小心摔伤了,寻求帮助时第一个想的是刘亚琴;和同学闹别扭了,想要倾诉时第一个也是找的刘亚琴。然而,对于自己的孩子,刘亚琴却经常说“自己亏欠他们太多了”。


        烛愧


        刚刚走上教师岗位时,考虑到工作的需要,刘亚琴决定将女儿托付给住在城里的奶奶带一段时间,没想到路上出了车祸,孩子被伤到了大脑神经,现在二十岁了还不会说话,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这成了刘亚琴一生的痛。


        十多年以来,为了教好班上的孩子,刘亚琴不得不将女儿交给丈夫照看。丈夫下了岗,却很顾家,总想着做点事补贴家用,难免照料不到女儿。


        有次辅导孩子回家晚了,刘亚琴发现女儿不见了,焦急地发动亲戚朋友到处找。找到晚上10点多,刘亚琴在观音大桥上发现了女儿——她一个人在拣人家的鞭炮渣子,身上到处是污秽。


        抚摩着女儿冻得青紫的脸颊,刘亚琴既心酸,又悲苦,眼泪控制不住地流了下来。


        还有一次,女儿又失踪了,家人最后在一个公交车调度室发现了她。工作人员责怪刘亚琴:“怎么带孩子的,让孩子在公交车上坐了一整天!”


        两次事故发生后,刘亚琴夫妻俩不得不硬下心肠把女儿锁在家里。可是有天,还是出事了,女儿在家玩打火机时把房子点燃了。刘亚琴赶回家时,发现的是一地的水和烧焦的被子、家具。


        瑟瑟寒风中,抱着被邻居救出的女儿,看着夫妻俩多年辛苦积攒起来的家当毁于一旦,刘亚琴忍不住号啕大哭。


        儿子从小聪明懂事,读六年级时,面临升入重点中学的压力。有同事劝刘亚琴:你就这么一个正常的孩子,多花点时间辅导他啊。刘亚琴却说:“我的儿子自有他的老师教,我如果花太多精力去辅导他,那班上的孩子谁来教?”


        “刘老师真的像一根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同事李燕说,刘亚琴家庭经济很困难,多年来从没听她发出过一声抱怨,发出过一句怨言。


        烛愿

        手术后的刘亚琴经常因为“肠粘连”疼得满头大汗,可是她从不在人前表现出来。有几次批改作业时,刘亚琴实在忍受不了,就安静地趴在办公桌上休息一下,一趴就是一个多小时,起来后又接着上课。


        虽然刘亚琴的病从来没有对班里的孩子们讲过,但细心的孩子们还是感到了老师的不同——“有次上课,老师咳得很厉害,直不起腰,可她还是笑眯眯地给我们上课。”在寥钰玮等孩子们的心中,刘老师很伟大,她疼爱班上的每一位同学,把自己的每一分精力都留给了他们。


        “肠粘连”等病的反复发作,让刘亚琴承受了常人难以承受的病痛,但她很少住院,总是买点药对付着。


        在她的身上,随时带着止痛药,疼得受不了才服用一点。有次同事看到她脸色苍白,问要不要带着她去医院,她说:“还有几个作业本没改完,改完再说吧。”


        作业改完了,病好了点,她又去了教室。


        虽然病痛缠身,但所有接触过刘亚琴的人都说,刘亚琴非常阳光,珍爱生活,向往生活。


        “她的日子过得很节俭,连一件百多块的新衣服都舍不得买,但她非常喜欢照相,每次出去玩,都要我们给她多拍点照片。她还经常主动找我们,要大家多带她到处看看。”好友张习浓说,刘亚琴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我活一天,就要过好每一天。


        有好事者当面问她:你都已经这样了,你还坚持上课,图什么啊?
    “为什么坚持?是因为我喜欢这个职业,我喜欢看到孩子们开心地笑。在我有限的生命里,还能多照顾一天自己的孩子,能给我的学生们多上一堂课,能够让自己的家庭看到一丝曙光,给别人的家庭增添一份幸福,我为什么不做呢?”刘亚琴在日记里,端端正正地写着:如果有来生,我还当老师。


    (文中侯路、庹辉为化名)


     


    返回栏目[责任编辑:张家界新闻网]

举报此信息
进入张家界新闻网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