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砥砺奋进的五年 > 民生改善

【砥砺奋进的五年】张家界:打造精品旅游 争当“锦绣潇湘”龙头

2017-06-16 18:30:34  来源:红网  作者:全江玲  阅读: 张家界日报社微信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深入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创新引领 开放崛起”战略实施,“五个强省”目标确立,全省在夺取全面小康、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康庄大道上稳步前行。

      五年一个起点,道路越走越宽。红网推出“砥砺奋进的五年——看湖南竞相迸发的市州”专栏,回顾五年来湖南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讲述“湖南故事”,解读“湖南成就”。今日推出第八篇【砥砺奋进的五年——看湖南竞相迸发的市州】张家界篇。

    新春之际,湖南卫视对焦苏木绰,一场直播引发非遗民俗欣赏新热浪。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客。张家界大视角,小切口,优化旅游环境,致力打造山清水秀、天朗地净的“生态城市”,让游客和居民永享青山绿水蓝天。

    世界最高、最长的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在高山间幽静如镜。

    元宵节,一场民族狂欢,令人眼花缭乱的民俗表演,带你领略神奇张家界。

    以“三带三区”“三化三改”为重点,张家界全力加快中心城区提质步伐,不断增强市民自豪感、幸福感。

    夜幕下的张家界市民广场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红网评论【砥砺奋进的五年】“旅游+”蝶变出张家界新形象

      红网张家界站记者 全江玲 报道

      今年,张家界旅游业活力四射、风头正扬。

      新春之际,湖南卫视对焦苏木绰,五场直播引发非遗民俗传播新热浪。

      正月十五,百支民族文艺队伍同城献艺,吸引30万人齐“闹”元宵延续千年传统风尚。

      甫一开春,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冰冻解除正常接待,景区游览日客流量过万人。

      清明前后,长茂山上桃红李白,山花烂漫,田园休闲游风景这边独好。

      “五一”期间,张家界主要景点观光旅游大爆发,累计游客142.7万人次,综合收入6.42亿元。

      春雷阵阵,好戏连唱。“一磁浮一口岸两路(铁路、公路)”的打造,休闲场所和旅游设施的完善、环境治理和保护攻坚战的打响、“一站式”服务和“一体化”政府的升级、“六城同创”活动的开展等,展示畅达张家界、休闲张家界、生态张家界、智慧张家界、文明张家界新形象,将张家界市旅游业发展推向新辉煌。

      从顶层设计入手,强化政策保障,改善基础条件,构建全域型旅游格局。

      张家界旅游资源丰富,独具特色。今年3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家毫在张家界调研时指出,要加强全域旅游基地建设,在全省当龙头、作示范。抢抓全省全域旅游发展的重大机遇,着眼全市旅游未来发展,张家界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在“锦绣潇湘”全域旅游基地建设中发挥龙头作用的意见》,确立全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格局。

      依据地域空间特性和旅游资源分布情况,张家界坚持“11567”总体思路,科学实施“对标提质、旅游强市”一个战略,按照“三星拱月、月照三星”发展思路、“双核三极多点”的总体布局,着力在“七个方面”当龙头、作示范,力争到2020年实现旅游总收入千亿元、基本建成国内外知名旅游胜地目标。

      有顶层设计,也有基础保障。当前,张家界加快推进立体交通网络建设。市域“1小时交通圈”已经形成,航空、高铁、高速“三位一体”的大交通体系日趋完善,张家界建设武陵山片区旅游交通枢纽城市正逐步成为现实。加快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三带三区”“三化三改”为重点,全力加快中心城区提质步伐,市中心主次干道路网全面拉开,基本完成澧水大桥、白马泉高架桥等“四路两桥”建设,17公里的滨水环线全面贯通,小街小巷改造工程全部完工。加快推进西溪坪、且住岗、沙堤等组团开发,完成云顶会酒吧建设,启动大庸古城、俄罗斯马戏城、陈家溪特色街区等重点旅游产业项目,实施棚户区改造5年规划,不断提升市城区旅游服务能力、承载能力。加快提升城市现代管理水平。深入推进城市管理“八大专项行动”,坚持以文明城市为统揽,统筹推进“六城同创”工作,市民文明素质不断提升,对城市的自豪感、归属感不断增强。

      政策驱动、项目带动、整体联动,推动张家界旅游资源开发提质增效,旅游景区建设转型升级。截至目前,全市已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家、中等级旅游区16家,其中武陵源风景区217.4平方公里石英砂岩峰林世界绝版,被世界地貌组织命名为“张家界地貌”。以桑植民歌、土家花灯为代表的民族民俗文化,以大鲵、蜂蜜养殖,葛根、茶叶种植,蓝莓、草莓采摘为主的绿色生态文化,以“苏木绰”为主的美丽乡村文化成为主打旅游品牌,一个全域型旅游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推进“旅游+”,加出新速度、新价值,让群众共享旅游发展成果。

      围绕发挥旅游核心景区辐射带动作用,张家界着力起好步、下好棋。

      跳出传统旅游,谋划现代旅游。推进新型工业园区、旅游创意园区转型,加快建设旅游商品产业园,发展壮大绿色旅游食品、生物医药、清洁能源、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形成一批具有张家界特色的标志性“拳头产品” ;加快推进“旅游富农”工程,促进乡村旅游与农业、渔业、林业等产业联动;坚持办好国际森保节、国际乡村音乐周、元宵灯会三大节会,加强“国际户外天堂”建设;创新旅游服务供给,构建旅游国际化和外向型经济新平台,吸引和凝聚人流、物流、资金流。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客。张家界大视角,小切口,优化旅游环境。旅游厕所建设管理行动,2015年至2017年,全市计划投资1.3亿元,新建旅游厕所301座,改建85座。目前为止已完成投资7900万元,新建、改造、修复厕所共474个。开展生态环境治理行动,发动全民参与,宣战乱丢垃圾、乱排污水等不文明行为,营造山清水秀、天朗地净的“生态城市”,让游客和居民永享青山绿水蓝天。

      游客开心,商旅动心,居民舒心。张家界不仅培育旅游业主流业态,更注重发掘与旅游业结伴的相关产业,打造旅游集群化发展的产业群和县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拥有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大峡谷的慈利县,立足区位、资源优势,发展户外游、生态游、休闲游、体验游等特色型的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依托旅游资源优势招商引资,不断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产业要素,以大景区资产、土地质押等形式搭建融资平台,对区域旅游资源进行整体开发和市场化运营,县域旅游业业绩、内部驱动力、资源协调能力同步提升,正阔步迈向经济强县。

      武陵源,以山水为媒推进“旅游+”战略,在全省率先整区脱贫。去年以来,武陵源区整合1.05亿元,将18个贫困村全部纳入“美丽乡村”和“旅游扶贫重点村”,大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产”三级旅游农业特色产业。如今,个个乡村旧貌换新颜,村村成为核心景区的“后花园”。宝峰菜葛、中湖丹桂、乖幺妹儿织锦等旅游产业的风生水起,让“+”的对象、内容、方式不断拓展丰富,“+”起了“游武陵源奇山、玩武陵源秀水、品武陵源美食”的多元产业互动互融新业态。

      张家界旅游业也成为改善民生、提升幸福指数、服务人民群众的桥梁。位于永定区的苏木绰,即王家坪镇的石堰坪村,是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之一。春节期间借助湖南卫视《新春走基层》大型直播活动接地气、攒人气,形成农业观光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产业模式,这种以“住农家院、吃农家饭、赏田园景”为主要内容的农家生活体验游,以走进田间地头、感受田园风光为主要内容的乡村田园休闲游,衍生农家乐20余户,带动人均增收1300元,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去年达到10万人次。

      做大景区、做优特色、做响品牌,张家界旅游业呈现出“井喷式”增长的强劲势头。截至去年底,全市接待游客6143万人次,同比增长21%,实现旅游收入443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接待入境游客447万人次,同比增长33.85%,入境旅游收入7.76亿美元,同比增长35.58%。



    返回栏目[责任编辑:张家界新闻网]

举报此信息
进入张家界新闻网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