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同辉
对于怀揣创业创新梦想的人们来说,1月1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让他们的信心再获提振,会议决定再推出一批简政放权改革措施,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力度,让市场活力更大释放。
综观本次会议推出的诸多改革措施,最突出的关键词就是放权、增效、严管。而这也正是企业经营活力释放、市场维持繁荣生态的关键点。
比如本次会议决定的“按照国务院确定的清理中央指定地方实施审批事项的要求,在去年已取消一批审批事项基础上,再取消纳税人申报方式核准、地方企业发行企业债券的部门预审等150多项审批事项”,它所带来的最直接影响就是企业投资的便利。
再如会议推出的“整合饭馆、咖啡馆、酒吧、茶座4类餐饮服务公共场所的卫生许可证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一家许可、统一监管”无疑也是一大亮点。长期以来,包括食品安全在内的诸多领域都存在着“九龙治水”的问题,市场监管成本高且低效,添加剂滥用、消费者权益损失救济渠道不畅等痛点久治不绝,而且因部门间权责不清晰也极易产生监管盲点。统一监管,则不仅是让市场主体少办证、少跑腿,节省时间和开支,而且因行政责任集中且明确,更易提高监管效率。
与“放”相统一的是“管”,没有“管”作保障,则单纯的“放”对于市场主体来说未必是福音。本次会议决定“对66部行政法规相关条款进行一揽子修改,并增加厘清部门监管职责、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措施”,它所传递的是政府部门“放管结合”的行政态度,放得有力,管得有效,才能最大限度地释放企业发展和创新潜能。
一年多来,国家已多次推出简政放权措施,相继取消了一系列审批事项。由这些改革措施,可以看出而今政府施政的辩证思维:一是舍政府小利,成市场大利的新观念。政府与市场逐步建立明晰的边界,手不再像过去一样伸得过长,市场的自由空间才会更大,活力才会充分释放。
二是放管结合的新方式。诚如李克强总理所说,“要真正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不能靠审批,而要靠市场监管”。市场准入的门槛低了,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成本降了,但如果“坏孩子”违反规则被发现的机率低,违反规则的收益大大高于成本,那么就难有一个良好的市场生态。只有通过严密、严格的市场监管,才能给市场主体一个良好且稳定的预期,使所有企业开展经营有一个干净、规范、有序的外部环境。
三是区分“不可为”与“必须为”的新转变。“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新一届政府在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改革中,多次提出建立权力清单及负面清单。本次会议也提出,“在此前分四批取消211项职业资格的基础上,再取消61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同时,尽快公布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目录之外不得开展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以清单明晰政府行止,以公开促进市场监督,“必须为”与“不可为”如楚河汉界,不再是模糊地带,既让市场主体有了更充分的权利保障,也促进政府向依法行政、勤勉行政的方向转化,而且,也进一步压缩了政府部门权力寻租的空间。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无疑将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政府简政放权改革措施中体现出的辩证思维,实质是观念的转变、职能的转换和监管侧重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