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修福——
我履职,我快乐。
从武陵源往江垭方向走,在中途向左拐上一条美丽乡村公路,在茂林山野间穿行,进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灯景观大道,行约数分钟,山下坪中一高耸烟囱入眼,罗潭村部到了。
“先带你们一饱眼‘福’。”在花园似的村部院塔里,市七届人大代表、村党支部书记杜修福笑着迎上来。往烟囱处走,洁净的道路在绿植间延伸。偌大的坪中,草色青青,绿植茵茵。高大的烟囱里是瓦窑饭庄,烟囱前是停车坪,不远处是汽车营地,坪边是游人休憩的茶廊,高约数十米的崖下碧水汤汤,呈“V”字形将对岸环绕。一桥卧波,与水岸游道相接,几幢飞檐翘角的土家吊脚楼舍潜藏在对岸密林中。沿游道往前漫溯,又一桥横跨两岸,直通两山的数百亩同心桃林。
“小桥流水人家,绿道桃林堤坝,日升日落,幸福人在罗潭……”游走在村子,沐浴着冬日暖阳,在诗画村景里,杜修福聊起他当市人大代表为百姓谋福利的经历。
杜修福,48岁,2011年入党,2014年任村党支部书记,2017年被选为市七届人大代表。
作为村党支部书记,杜修福始终把为农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和谋福利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特别是当选市人大代表后,这份责任感和使命感越来越强。
“要想富,先修路。”为百姓谋利益的事,杜修福不怕,他积极向各级政府、职能部门汇报,寻求资金支持。今年上半年,他带领村支两委干部多方筹措资金,将一组、二组、八组的12公里断头路打通,村组公路硬化率达100%,全村结束了组与组之间走“回头路”的历史,极大地优化了村民的出行条件。同时,他还多次协调,建成4口人饮蓄水池,解决了该村饮水安全问题。
在村道路灯设计上,杜修福花了心思,既要有新意,又要有特色,还要实用。他认为,如今村民的物质条件好了,但精神文化生活还有待提高,正确的价值观需树立,何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与路灯融为一体,让村民时时见,潜移默化地让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从此,村里的每杆路灯,都成了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告位”,成为村里一道靓丽的风景。
杜修福借助张家界大峡谷旅游资源优势和游客福利,利用村里生态环境和土地资源等优势,引进禾田居旅游开发公司落户罗潭,采用 “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将抛荒地和闲置土地入股,先后出让200亩土地与该公司合作打造禾田山谷,建成了洞穴餐厅、集装箱客栈、蔬菜体验园、农耕文化体验园、民俗文化体验园和美食体验园。与裕农农业开发公司合作,流转土地1000亩,打造500亩杨梅采摘园和500亩桃花园,建了1000平方米的农副产品交易区,将荒弃的砖瓦厂改建为瓦窑饭庄,配建了汽车营地、土家民俗客栈。如今,荒地成为种满杨梅和桃树的“金山银山”,禾田山谷成为全省乡村旅游目的地。村里每年参与分红的利润达20余万元,农户年人均增收1000多元。
杜修福介绍,发展产业为村民谋福利的过程就是履职的过程。为提高履职水平,他不懂就学,不会就问。“学习是当好市人大代表的必经之路。”履职以来,他认真参加市人大组织的新当选代表培训,系统学习了《宪法》《代表法》《地方组织法》《监督法》以及市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市人大代表工作充分发挥代表作用的意见》等法律法规和文件。工作之余,他坚持把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作为首要任务,学以致用。特别是《学习强国》上线以来,他从中熟悉国家政策,了解国家大事,寻找致富门路,向其他榜样看齐。通过学习,提高了政治站位,开阔了视野,增强了政治素养和工作能力。
在市人代会期间,杜修福认真听取大会的各项报告,在审议报告的过程中,踊跃发言,积极发表意见和看法。闭会期间,他认真履行代表义务,勤走访、多调研,勤写建议、议案。为写出高质量的建议,他利用基层优势,听民话、查民情、了民意,掌握了老百姓最真实的想法和诉求。每年下半年,都是他最忙的时候,他跑遍和农村有密切联系的市、县各单位,如农业、林业、水利、交通、医保、社保等部门,只为拟定出最有价值的建议。每年都领衔提出一条以上的建议,如《加强全域旅游统筹规划的建议》《将乡村垃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的建议》《加大农业产业发展扶持力度的建议》等,都得到了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都一一作了铺排、答复和解决。此外,他积极参加人大组织的各项集体调研活动和所属代表小组活动,每次活动都认真准备,勤于思考,发表意见。三年来,他接待和走访群众132人,慰问帮助困难户42人,获得了群众的高度肯定,连续两年人大代表述职结果为100%满意。
“我履职,我快乐。”展望今后代表履职工作,杜修福表示,他将坚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记初心使命,多为群众谋福利,多为村里谋发展,为助推张家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张家界日报全媒体记者 易善任 罗红艳 张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