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张家界农业企业的标杆

——访湖南生安赛特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曹险峰

2019-04-15 10:27:06  来源:张家界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宋世秀  阅读: 张家界日报社微信

    在张家界吃到的鸡蛋,有半数来自湖南生安赛特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在长沙买菜,可以选购生安赛特的有机蔬菜;在广东、福建逛超市,还能购买生安赛特的富硒大米。

    作为张家界目前最大的农业企业,生安赛特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在农业领域引领的不仅仅是一个品牌,更是一个行业的发展方向。近日,记者对湖南生安赛特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曹险峰进行专访,了解了这个公司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方向。

    “生安赛特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的发展,是与一群‘新农人’的梦想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因为看中慈利县不仅气候适宜种养,而且54%的表层土壤含硒丰富,2012年,曹险峰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来到了慈利。“在这之前,我们一直都在从事农资工作。”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从事这个行业越久,就越感受到做“安全农产品、优质农产品”的重要性,以及做生态循环农业的广阔前景。

    2012年4月,湖南生安赛特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5000万元,主要开展畜禽生态种养、有机肥加工、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及农业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综合农业开发企业。

    2012年,公司在零阳镇建起占地84.2亩的标准化鸡苗研发繁育及废弃物处理基地。并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在岩泊渡镇初步形成了1000亩的现代农业综合产业园,主要种植水稻和蔬菜,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2013年,因为特大干旱,公司的种植业受到了很大影响,亏损400万元。公司股东几乎开了一个月的会,有股东提出缩小种植规模。然而最终,公司不仅没有缩小规模,反而追加投入近1200万元,购回了高速插秧机、烘干机等一整套现代农机设施,全程推行机耕、机播、机插、机喷、机烘机械化作业。

    经过几年艰苦打拼,公司发展有了一定规模。如今,公司按照“零排放”标准设计建设了18500平方米的养殖场,并对现有的养殖设施进行了全自动智能化改造。公司目前养鸡20万羽,计划在三年之内实现养殖规模100万羽,并将强化禽类产品的深加工,打造武陵山片区最具特色的畜禽养殖基地。

    与养殖业同步发展的是,种植园也由当初的1000亩发展到了1.3万余亩,规划的“一园五区”已初具规模,覆盖了岩泊渡、通津铺等6个乡镇。近年来,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建成了千亩天然富硒稻谷生产示范基地8个,带动农户种植4.3万亩,年产稻谷3.2万吨、优质蔬菜5000余吨。

    据曹险峰介绍,公司位于岩泊渡镇的核心生产基地如今正着力打造“张家界慈利现代综合农业产业园”项目,项目计划投资3.52亿元,“是集农村生态旅游基地、农业科技成本转化基地、企业孵化基地、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基地和对外开放窗口于一体的现代综合农业产业园。”目前,该产业园已完成投资1.3亿元,完成了2000吨的粮食储藏保鲜系统建设,农产品加工与物流配送中心建设,仓储、物流、营销网络体系建设,2000亩的有机稻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截至2018年底,公司总产值达6624万元,销售规模达1520.37万元。

    能有这样的成绩,取决于团队的发展思路。他们自诩“新农人”,是因为他们有不一样的发展思路——通过建立绿色、有机农产品商标基地,建设配套的农产品加工生产线,并带动旅游观光、运输、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发展,实现农村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带动周边农民增收致富。

    同时,他们更有不一样的要求。“在发展中我们更加注重品质。”曹险峰坦言,他们与传统农业最大的区别是标准化生产。“标准化生产才能保证品质,才更有利于打造产品品牌、树立企业形象,也才能保证‘绿色’‘健康’。”

    正因为此,公司高度重视品牌创建,自建了农产品检验检测室,蔬菜生产基地获得了“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大米等多个产品获得了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鸡蛋获得2014年中国中部(湖南)农博会金奖,富硒大米、茄子、辣椒获得2015年中国中部(湖南)农博会金奖。2016年,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共同授牌的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与公司共建的“慈利县有机稻循环农业特色产业基地”挂牌成立。2016年,“生安赛特”被评为“湖南省著名商标”。公司目前拥有发明专利2个,应用型专利6个。2018年,公司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称号。

    “投资农业项目的人,都是有情怀的人。”曹险峰说,因为农业是一个投入大、产出低、回报慢的行业,却又是一个最能直接带领农民脱贫增收的行业。

    最近几年,生安赛特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在做大做强的同时,瞄准企业生产区域内建档立卡农户,充分发挥企业和合作社带头作用带动周边群众致富。

    为更有力地助力脱贫攻坚,公司探索创新了帮扶机制,打造了“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新模式,走出了一条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相结合的新路子,实现了企业发展与农户脱贫的双赢。仅2018年,公司就通过土地入股、帮就业、帮技能培训、帮生产生活物资、农产品回收等帮扶措施,带动贫困户310户、1103人,实现人均增收1873元。

    谈及未来,曹险峰说得很实在,“全力以赴,让公司更大更强,带动更多的父老乡亲增收。”



    返回栏目[责任编辑:张家界新闻网]

举报此信息
进入张家界新闻网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