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双联双解六攻坚 > 典型报道

不要带"毒"的GDP

——我省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013-05-14 10:32:40  来源:张家界新闻网  作者:黄海  阅读: 张家界日报社微信

        张家界新闻网讯 “我一直想参与环保类的民间组织,这次终于找到了”,近日,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研究生汪美辰偶然看到了“绿色潇湘”一则志愿者招募的微博,这让她高兴不已。很快,汪美辰加入“绿色潇湘”行动,和众多志愿者一起,积极投入了建设“美丽湖南”的行列。
      
      “绿色潇湘”志愿者活动,是我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建立了省长任总召集人的环境保护联系会议制度,出台了全国首部《绿色湖南建设纲要》,开展了总投资550亿元的十大环保工程建设,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扎实开展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污染治理,组织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和生态创建,强化环境保护执法监督和环保基础能力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自从党的十八大创造性地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美好愿景以来,我省按照中央的要求,以天蓝、地绿、水净为目标,加快了“美丽湖南”的建设步伐,而其重点就是念好“守”、“转”、“治”三字诀。
      
      “守”住绿水青山
      
      所谓“守”,坚持科学发展,守住粮食生产、生态环境、节能减排和改善民生“四条底线”,就是在发展中既要金山银山,也要守住绿水青山。大家知道,我省是绿色资源大省,青山绿水一直是我省的优势,目前森林覆盖率达到57%,远超世界31.8%和全国20.36%的平均水平,全省河流重点断面水质达标率87.5%,按照老的空气质量标准,14个市州政府所在地域城市均达到国家二级空气质量标准,建设“美丽湖南”具有良好的基础。但与此同时,我省又是一个发展还不充分的内陆省份,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之内,发展仍是第一要务。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压力会越来越大,资源消耗会越来越多,与此同时人民群众要求享受更加良好的环境质量的呼声更加强烈,生态保护的任务也会越来越艰巨。为此,我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求严守生态底线,至2020年时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57%以上,初步建成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体系。
      
      我省将继续搞好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巩固退耕还林、退田还湖的成果,加大对水系、林地、湿地及生态脆弱地区的保护和修复力度,维护生态多样性。今年,将围绕绿色湖南建设,重点开展生态屏障、城乡绿化美化、森林湿地保护等“林业十大绿色行动”。
      
      与此同时,我省将加快主体功能区建设,促进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合理布局;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国家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落实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建立健全节约集约用地绩效考核评估机制,推广节地型城市建设模式和产业发展模式,通过节约资源,为子孙后代留下生存空间。
      
      “转”出绿色生产
      
      所谓“转”,就是转变发展模式,转出绿色发展之路。绿色发展,就是要注重绿色的GDP,拒绝带“毒”的GDP,既不能要以牺牲绿色和环境为代价的发展,也不能只讲保护不讲发展,让老百姓守着青山绿水过穷日子。当前,我省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重化工业比重较大,高能耗、高污染企业较多。这种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显然不适应建设“美丽湖南”的要求。为此,我省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构建低碳环保的绿色产业体系。
      
      一是做“加法”,向全省辐射两型社会建设。近年来,我省以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获批为契机,在两型社会建设上不断做“加法”,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两型产业体系,不断提升新型产业在经济生产总量中的比重,两型社会建设成为了我省科学发展的“绿色引擎”。下一步,我省将重点实施产业转型升级、联合产权交易平台等十大重点改革,推进以两型产业振兴为内容的八大工程,完善绿色GDP评价为重点的两型监管体系。
      
      二是做“减法”,向纵深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十一五”期间,我省的节能减排任务虽然超额完成,单位GDP能耗5年下降了20.4%,但全省的平均能耗、水耗等指标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节能减排工作是一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任务,持续的发展,必然要求持续的节能减排。今后,我省将以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为龙头,实现到2015年在2008年基础上,涉及重金属污染企业数消减50%,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消减50%。坚持继续推进节能减排科技专项行动,推广十大低碳清洁技术,推进以电、煤、钢等高耗能行业为重点的节能技术改造,推进以城镇污水、垃圾处理为重点的减排工程,开展“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加快完善节能减排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返回栏目[责任编辑:张家界新闻网]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举报此信息
进入张家界新闻网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