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沿着狭窄崎岖的山村公路,记者翻山绕岭,驱车130余公里,来到慈利县三合镇关岩村。放眼望去, 映入眼帘的是漫山遍野的翠绿茶园。
大山深处的关岩村,平均海拔600多米,土壤富含硒。村里上世纪80年代大面积种植茶叶,是慈利县生态茶叶核心生产地之一,目前茶园规模为850亩,建大小茶厂40多家。然而,800多人的山村,贫困户却占三分之一多。
原来,村里缺乏深加工技术、品牌效应、销售渠道,茶农们把刚摘下来的鲜叶卖给收购商,每公斤鲜叶只能卖4至5元。“老百姓种茶,却在帮别人赚钱。”回忆过往,村支书汪云清一声叹息。
2017年,国网张家界供电公司扶贫工作队驻村后,决定从茶叶加工抓起。“首先建一个扶贫车间,引进电气化生产线,提高产品附加值,建立村民增收长效机制。”驻村干部、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张铖昀说。
走进村里的康源茶叶扶贫车间,一股茶香扑鼻而来,一条崭新的茶叶加工线正在运转,经过杀青、揉捻、做形、烘焙、提香等步骤,一片片新鲜的茶叶卷曲成形。
张铖昀介绍,国网省、市两级电力公司投入75万元,实现茶叶生产线自动化、电气化。自4月11日正式投入运行以来,共加工鲜叶1.4万公斤,生产干茶3600公斤。
正在车间忙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夏昌红告诉记者,她家里种了4亩茶园。过去卖鲜叶,价格压得低,只能勉强维持生活。如今,采摘的鲜叶直接送往村里加工厂,一公斤能卖到50多元。
“打造自己的品牌,卖出更好的价格。”汪云清说,下一步,村里将对茶叶基地实行规范化管理,通过注册商标形成品牌,提升茶叶知名度,把产业做大做强,带动更多村民脱贫致富。(田育才 何汇 杜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