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冬日暖阳,天朗气清。在永定区王家坪镇紫荆塔村一户吊脚楼人家院落大红绸子高挂,庭院被打理得焕然一新,院门贴着一个墨汁饱满的红双“囍”字贴,主人龚香慈满面春风地正迎接客人,就在前几日,家里刚办完喜事,娶儿媳妇进门,她家吊脚楼的每根柱头都贴着“百年恩爱双心结,千里姻缘一线牵”“鱼水千年合,芝兰百世荣”这样的婚联,共十八幅,红火火火,喜气洋洋。
走进王家坪镇,随处可见大片大片保留完整的土家吊脚楼。小青瓦,花格窗,司檐悬空……这些古朴的吊脚楼,串起一个个土家村落,在远山近水间,层层梯田中,参差错落的土家吊脚楼群,透着让人向往的土家人宁静的田园生活。
王家坪镇素有“九都文化之乡”的美誉,全镇现有吊脚楼3567栋,该镇的石堰坪、马头溪、砂子垭、紫荆塔、伞家湾,都是千年土家古村落。与别处吊脚楼不同,这里的挂私檐、粉檐叠脊、扳爪翘角,与青山绿水融为一体,似泼墨的山水画卷徐徐展开。被誉为中国少数民族民居建筑的“活化石”。
如何让这一传统建筑“活化石”实现“活化”?
近年来,王家坪镇党委政府不断加大对土家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在王家坪镇建立了8个土家吊脚楼核心保护区,对该区的土家吊脚楼登记造册、挂牌保护,投入2500万元对石堰坪村核心区内的89栋土家吊脚楼进行文物修缮。
吊脚楼古建筑是民族瑰宝,更是带动当地致富增收的旅游资源。
为了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王家坪镇政府每年拿出30万元支持创办农家乐和民俗客栈,先后打造出50余家农家乐,不仅为当地闲散人员提供工作岗位,更带动了群众就地创业。
57岁的全喜平在石堰坪村经营着一家名为“楼屋客栈”的农家乐。客栈“口”字型三层楼,14间客栈房间,9间餐饮包间,来自山东、深圳、长株潭等地游客纷纷慕名而来。“旺季的时候,我家一天能接待50多桌,一年纯收入30万,还得请十多个人来帮工。”全喜平一边算着账,一边笑得露出一口白牙:“外面的人都把我们吊脚楼当宝贝,吊脚楼保护得好,只会越来越值钱,我哪能不开心?”
保住吊脚楼,守住青山绿水,王家坪这个曾经“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小镇,愈发山清水秀、文厚人美,大批游客纷至沓来,村民们也纷纷开办农家乐、客栈,腰包开始鼓起来。
“我们坚持可持续的绿色发展方式,始终把建设‘生态美镇’放在突出位置,把吊脚楼古建筑保护好、传承好,依托文化、生态、区位优势,着力建设‘文化重镇、生态美镇、产业强镇、旅游名镇’,让游客来我们这里能够体验原汁原味的土家族文化,越来越多村民吃上香喷喷的‘旅游饭’。”王家坪镇党委书记高嘉徽向记者介绍。
“相信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我们靠勤劳的双手,好好打拼,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致富之路越走越宽广!”全喜平谈起未来,充满了自信和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