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张家界英烈谱

朱嗣堂:为了主义 死而无憾

2019-09-03 08:19:16  来源:  作者:  阅读: 张家界日报社微信

    1927年,一位年轻革命者在国民党常德警备司令部监狱,用鲜血写下一封家书,表达了他“为了主义,死而无憾”的坚定信仰。他,就是张家界早期革命者朱嗣堂。

    朱嗣堂,名传棣,1905出生于桑植县洪家关朱家坪的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朱仁辅毕业于湖南法政学堂,为桑植县内最早的律师之一,从政多年。

    朱嗣堂幼时常受庭训,就读私塾,从小勤奋好学,能诗善文,13岁进县立高等小学堂,17岁考入设在常德的省立二师。在常德省立二师读书期间,他开始接受马列学说,思想日益进步。1924年朱嗣堂加入中共地下组织,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积极从事政治宣传工作。

    1924年至1925年的寒暑假期间,朱嗣堂与彭玉野、谷及峰等人结为好友,回乡组织宣传队,进行革命思想宣传。他们利用城乡集市,以演讲、绘画、唱戏等形式,向劳苦大众宣传革命思想,让革命先进思想在当地广泛传播。

    1927年初,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朱嗣堂在国民党省党部驻桑植特派员谢策智领导下,组建县农协筹委会,使农协会员发展到2万多人。朱嗣堂等人发动农协会员广泛开展革命活动,在桑植县城一举镇压了省议员朱雨农、匪首熊兆祥等人。5月21日,许克祥在长沙发动“马日事变”,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不久,朱嗣堂被常德警备司令部逮捕入狱。面对酷刑凌辱,朱嗣堂坚贞不屈,始终坚信共产主义必胜。

    在狱中,朱嗣堂给父母留下血书:“双亲大人膝下敬禀者:儿一时不慎,党证被搜,现囚于常,命在旦夕,为了主义,死而无憾。再度十八载,又是好汉,深恨……不能尽孝,尚望大人行‘倒孝’将儿尸骨运回家乡。人死如灯灭,勿以为念。希保重玉体,泣不成文,永别……。”

    1927年7月,朱嗣堂被敌人杀害于常德西门校场坪,年仅22岁,遗骸运回故乡洪家关安葬。朱嗣堂用年轻的生命坚守革命理想信念,宣传革命思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依然相信革命必胜。



    返回栏目[责任编辑:张家界新闻网]

举报此信息
进入张家界新闻网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