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澧兰

唐诗宋词度除夕

2021-02-11 09:43:36  来源:张家界日报  作者:张百华  阅读: 张家界日报社微信

    除夕守岁,一年一度,除夕,除了饮酒之外,还得吟诗。文人雅士过年,过的是一种情怀。翻一卷《唐诗宋词》,品味一下诗人词家的除夕之夜,就可感受到他们那种情怀留给我们的深远意义。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这是宋代苏轼的《守岁》。在古代,除夕有守岁之俗,俗名“熬年”。这既表达了对旧年的留恋,又寄予了对新年的希望,还可看到古人守岁是整夜不睡“熬年”之情,以此来体会光阴似箭,更懂得珍惜美妙年华。

    唐皇李世民的《守岁》似乎只有情调:“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好一派君主与臣僚、宫女欢度良宵的奢华景象。但太平盛世,怎能不让唐太宗神清气爽自鸣得意呢?因他历经半生戎马,才稳住江山,偃武修文。所以,他的守岁也守得别有风味。

    如果说李世民的除夕让你看到了盛唐,那么,王安石会让人们感受到一个太平安稳的宋王朝:“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还有什么比百姓家家户户喜迎新春更令人欣慰的呢?看,同样是除夕,一个写宫廷,一个写民间,何等惬意!

    写除夕的诗,要数唐代白居易最多,但让他终生难忘的是与挚友元稹的那个除夕夜,即《除夜寄微之》:“鬓毛不觉白毵毵,一事无成百不堪。共惜盛时辞阙下,同嗟除夜在江南。家山泉石寻常忆。世路风波子细谙。老校于君合先退,明年半百又加三。”不难想象,官休年过半百了,该与家人团年的时候却还漂泊在外,真不尽人意。可这是属于他与知己交难元稹两人的除夕和共同的人生经历,所以彼此慰藉,并不孤独。元稹也有一首《除夜酬乐天》:“引傩绥旆乱毵毵,戏罢人归思不堪。虚涨火尘龟浦北,无由阿伞凤城南。休官期限元同药,除夜情怀老共谙。莫道明朝始添岁,今年春在岁前三。”试想,在唐王朝,一个除夕夜,两个男人,有感而发的文字,却能都代代相传,流芳百世,又是何等的珍贵啊。在除夕守岁一夜时光里,古人何以遣怀:“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这是唐人孟浩然的婉约;“老夫冒冷披衣起,要听雄鸡第一声。”这是清人赵翼的豪放。两人风格各异,但其情一致,回味无穷。

    宋代诗人陆游有一年过除夕,正赶上下雪,他很高兴,写了一首《除夜雪》:“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也有像明代文徵明这么“另类”过除夕的人:“人家除夕正忙时,我自挑灯拣旧诗。莫笑书生太迂腐,一年功事是文词。”当然,更多的还是欢乐。唐代诗人杜甫的爷爷杜审言写过《除夜有怀》诗,有“故节当歌守,新年把烛迎”“兴尽闻壶覆,宵阑见斗横”两句,似乎大家可以到南朝梁人宗懔《荆楚岁时记》中寻找,“爆竹”“桃符”“屠苏酒”等传统春节意象,都已走进古代诗人的记忆中。

    “立春除夕,并为一日,此事今年创见……从教一岁大家添,但只要、明年强健。”立春与除夕同为一天,实为罕见,却被宋代郭应祥撞上了,他立马写下《鹊桥仙》,说新年添岁反正是大家添,不用担心老了一岁,只要新年身体强健就好。好一个乐观的人生态度。这与坡仙的《守岁》有着异曲同工之笔,一个强调时光,一个重视健康。

    合上《唐诗宋词》,回味文人不同寻常的除夕夜,我们更有理由过一个好年了。



    返回栏目[责任编辑:张家界新闻网]

举报此信息
进入张家界新闻网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