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民族习俗

讲 古

——永定土家族民间故事解读

2015-08-19 17:23:53  来源:张家界新闻网  作者:覃大军  阅读: 张家界日报社微信

    永定土家人爱“讲古”。“讲古”就是讲故事。不过,“讲古”这个方言倒是挺贴切的。“讲古”有“正古”和“邪古”之分,还有“讲笑台儿”。“正古”是正儿八经的故事,男女老少皆宜;“邪古”则是一些痞俗的故事儿,只宜男子汉躲到一边讲,或是涮结了婚的、生了孩子的中年妇女,和她们插荤打科,小孩不宜。讲“笑台儿”就是讲笑话,还有“讲味道”的讲古,是讲的传奇故事,讲味道,大多是自创的。土家族是个故事大族,流传的故事很多。永定土家人也爱讲,也爱听,上世纪八十年代,永定文化部门收集并鳞选出的传统优秀民间故事达500多个,并汇编成集。

    永定土家族中有许多机智人物,他们诙谐幽默,放浪不羁,出口成章,才思敏捷,创造了许多幽默故事。如清代嘉庆年间的覃金瓯,是当地的“却宝”(用幽默的手段算计别人)人,常常以诗对和“却宝”挖苦、抨击贪官污吏、富豪劣神,鞭挞人间邪恶,被称为“土家人的阿凡堤”。还有秦九正、张毕聪、覃远亮等,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至今让人们口口相传、令人捧腹。永定人有句歇后语叫作“九正佬儿的团鱼——活朗朗的”。讲的就是秦九正干算计赌博人的故事。

    永定土家族中有许多会讲故事的人,被称为“味道客”。如屈常显、符太基、胡开堂等人,就是当地有名的“味道客”,他们讲起“味道”来三天三夜不重复,语言朴实生动,幽默风趣。听的人也不含糊,故事不讲完不走人。现在仍然健在的四都坪乡的符太基,讲起“味道”来就精神十足,兴趣盎然。传说他一次讲“味道”,有个“哈佬”(老实巴交的人)站在亮窗下听了一整夜的“壁脚”,天亮有人解手发现了他,叫他进屋,他竟然双脚麻得不能走动。日常生活中的讲“味道”,犹如在菜肴中放入了味精,枯糙的日子就会变得有滋有味起来。

    永定土家人的故事有以下几种:

    一是神话。主要有《东山老人和南山圣母》、《百家锁》、和《张家界“大二三神”》等等。《东山老人和南山圣母》讲的是人类起源,与土家族的史诗《梯玛神歌》中的洪水泛滥、人类毁灭、兄妹成亲、人类延续的神话一样,体现了人类同大自然斗争的乐观主义精神。在早期人类的神话和传说中,洪水是一个世界性的最普遍的话题,我国古代有许多洪水传说,如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等,《圣经》中也同样有洪水泛滥,神造万物的传说。《百家锁》讲的是土家人戴“百家锁”的由来,让人敬奉天神。后来,由戴百家锁逐渐演变出了“百家饭”、“百家衣”、“百家鞋”习俗,希望小孩子能易养成人。《张家界“大二三神”》则讲的是张家界石英砂岩大峰林的来历。由于人们对张家界自然景观的生成无法解释,就借助于神灵创造了这方神奇的自然山水。这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敬畏,对美丽风光的热爱和美化。

    二是传说。传说分为地方传说、人物传说、史事传说、动植物传说、风俗传说。“地方传说”主要是永定区内的山川河流、地方名称的来历等。如天门山的天门眼的来历,玉皇洞石窟、白羊古刹的修建传说等,非常有地方特色。“人物传说”主要是针对当地一些历史人物传奇的故事加工而成。如:“野拂收徒”讲的是李自成的部将野拂在天门山削发为僧和退敌的故事。“刘明灯的传说”讲的是永定人刘明灯出生、成长、中举、杀敌,到镇守台湾,成为台湾总兵的故事。刘明灯,字简青,生于道光戌戊年十二月初三(公元1838年),永定区二家河人,1865年投军左宗常帐下,曾征战湘、鄂、赣、浙、闽、陇等省,屡立战功,被清廷授为建威将军。并获“裴凌阿巴图鲁”称号。同治五年,调补台湾总兵,镇守台湾。光绪四年解甲归里,二十一年二月十二日(1895年)病逝。刘明灯的传说里有“放河灯攻台湾”打洋鬼子、用假人杀退敌人的故事,有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机智。“虎子碑镇风传奇”讲的是刘明灯在台北县与宜兰县山垭上书写虎字刻碑镇风的故事,虽然对刘明灯有神化之嫌,同时说明永定人对家乡英雄人物的敬佩和热爱。“史事传说”主要讲的是发生在当地历史上的一些事件。如“覃王的传说”,讲的是土家历史英雄反明的故事。,原名文谨,生于元泰定四年八月十五日,死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农历六月初六,终年51岁。元顺帝时期,任慈姑州安抚使。朱元璋建立明朝后,继续对湘西“蛮人”实行镇压征剿政策,起义造反。朱元璋派平章杨景、征南将军周德兴,以及廖永忠、汤和等侯级将领进行征讨,并连下三道圣旨,指挥这场战争。以永定区茅岗为根据地,坚守七年寨,负险抗敌,长达三年之久(也有七年一说,传说七年寨由此而得名),震动全国。朱元璋颁诏大骂杨景:“尔违吾言而妄动,不能平贼。既已失矣,又中其诡计,陷尔之部将,尔之智略何在?”言词之利,可想见当时的战争场景是何等惨烈,后兵败,于六月六这天惨遭剥皮之酷刑。起义之事,广泛流传于湘鄂西土家族地区。他的许多事迹已经被后人神化。他的忌日“六月六”已经成为永定人的传统节日。永定土家人有“六月六晒龙袍”之说。“动植物传说”主要有当地的鸟儿、树木和牲畜,根据它们的特征、习性编造出来的,富于寓义,娱人化人。“风俗传说”是传说故事中的主体部分。永定土家人有很多习俗,几乎每个习俗都有自己的来历传说,都要为自己编一个“理由”,使其变得“合理合法”。如“土家过赶年”讲的是明世宗急征土家男儿戍边抗倭提前过年的故事。“撑架”讲的是三块卵石架锅煮饭,后人为了纪念,演变成火坑里的撑架。“拦门”讲的是土家娶亲,女方拦门不许进屋的礼仪来历。

    三是故事。故事多为永定土家人加工创作的,有真人真事,也有寄情寓义的原创。故事分为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机智人物故事。“幻想故事”是一种理想与希望的寄托。如“童老司打洞”则是根据当地响水洞洞壁上一人形状创作的,说的是一个姓童的巫司为了老百姓求雨舍生忘死的故事,雨求来了,童老司来不及跑出洞来,变成了洞壁上的石人。如今,这样的幻想变成了现实,即人工降雨。“人鬼姻缘”讲的是土家人善良、好人有好报、起死回生的故事。“动物故事”有害人的“熊娘嘎婆”和凶恶的“猫头鹰”等,通过故事透视人性和因果报应。“生活故事”则是根据日常生活中的事进行加工创作,有针对性的、调侃性的、娱乐性的、讽刺挖苦性的,这类故事取材广泛,内容十分丰富。如“记住家中一枝梅”,讲的是一对恩爱夫妻。丈夫要外出经商,两人难分难舍。丈夫动身之前,夫妻举杯,妻子趁机吟了一首诗:“十指尖尖捧玉杯,问郎此去几时回;路边野花你莫采,记住家中一枝梅”。土家女人的温柔、含蓄、多情之态跃然纸上,让人遐思。“机智人物故事”取材于当地历史人物。如覃金瓯、秦九正、张毕聪、覃远亮等。覃金瓯有“土家人的阿凡提”之称,老跟财主乡绅作对。如:“一家都是牛”,讲当地一个财主满六十岁,请覃金瓯写对联。覃金瓯写了十个字的大门对联。上联是“满门生无底”,下联是“一家午出头”。财主以为是讲满堂儿孙有出息,都会高龄大寿,一家大小有福享,就非常开心,打发覃金瓯一两银子。覃金瓯拿银子走了,一个先生看了对联后发现,“生无底”和“午出头”都是一个“牛”字。

    四是寓言。永定人的寓言故事多带有讽刺和劝戒的性质。如“点石成金”,讲的是神仙吕洞宾看见一个人家里穷,就想帮他,指了一块石头变成金子问那人要不要,哪知那人不要金子,而要吕洞宾的手指头。由此讽刺一个人“贪心不足”。寓言是哲学的故事,其中有很强的哲理性,启迪人,教育人,发人深省。

    五是笑话。永定土家人流传的笑话故事较多。笑话故事充满了智慧和幽默,听后让人啼笑皆非,过后又让人捧腹,把肚子笑大。把牙巴骨笑酸。

    永定土家族“讲古”多使用本地方言,生动有趣。透过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土家人的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变化。对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语言学提供了珍贵资料。同时,这也是土家族文化的一部分,对于那些优秀的民间传说故事应加以挖掘、整理和传播。比如《西兰卡普》,翻译成汉语就是“花铺盖”,讲的是土家姑娘学习织锦的故事,如今已被搬上舞台,成为了一台民族歌舞大戏。这个故事完全可以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和有效的传播。

     



    返回栏目[责任编辑:张家界新闻网]

举报此信息
进入张家界新闻网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