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民族习俗

五月端五与六月六

——探秘“张家界土家族文化活动月”

2016-04-15 09:12:05  来源:张家界新闻网  作者:覃大军  阅读: 张家界日报社微信

    (一)粽艾飘香的季节

         温润而妩媚的春天一过,湘西山地便进入了一个绿色蓬勃的季节。这时的山野到处弥漫着野艾和竹粽的清香。

         野艾,俗称艾蒿,生长在溪畔、沟涧、山坡和路边。春天萌芽,夏天里葱绿,秋天枯萎,这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在五月份来临的时候,空气中会让人感到流荡着与百花异草不同的清新苦香,一种独具风流与魅力的香味。

    初夏的端阳节,野艾过膝,还带着春天的鲜嫩、水灵,细长的羽状叶片披一层银灰色绒毛,在湿热的季风中姗姗摇。天一亮,兴冲冲的人们从山野里割回还挂着露珠的野艾,然后与菖蒲一道挂在门楣上,驱邪除疫,共禳吉祥。然后煮上一锅水,放上艾蒿、菖蒲、枫树皮、金银花、千里光,来一次彻底洗礼。土家人以自己的民风习俗,倾注于野艾一种神圣而忠厚的笃爱。艾蒿有驱蚊特效,夏夜燃烧,蚊蝇远避。野艾有驱风除湿活血功能,可配百药。分民间偏方以它营血、暖子宫、除寒湿,治疝气、腹痛、腹泻等等,并以艾绒针炙……

    许是野艾的强悍与功能,才使土家人赋予它一身毓秀空灵之气吧。

    粽叶,用来包裹粽子的竹叶。土家人叫粽竹,也叫箭竹。竹杆不大,却十分挺直,密密匝匝,蓬蓬勃勃,叶片肥厚宽大。五月之初,新抽出的叶片带着竹子的清香,与野艾一同走来。

    也许,这两种植物就是为祭奠一个伟大的灵魂而生。两千多年前,一位体恤苍生,心忧天下,热爱祖国与民族的大诗人却沉怨汩罗。在这个泪雨滂沱的日子里,千船齐发,龙舟竞渡,万家升炊,粽艾飘香。历史因此留下了一段沉重的话题。

    历史往往呈现给后人的是格外地神秘与传奇。元朝末年,全国各地相继暴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永定区土司覃也揭竿而起,传说他身现龙纹,三箭射朝廷,并联合九溪十八洞蛮族攻城掠地,直捣吴氏宣都元帅府。元帝大怒,降旨重兵围剿,因此才有以后澧水河畔血战七年寨和覃惨遭剥皮之故。覃兵败,并押至京城,经“谋反”之罪处以“凌迟”。六月六这天,覃被剥皮剐死。元帝命人晒皮制鼓,鼓成击之,声振天宇。土家人听后泪水纷纷,并以家中衣服于太阳下翻晒,叫“晒龙袍”,俗称“覃晒皮”。又制龙船,击鼓相搏,以水为矢,互射之。那其中的寓意不说自明,一是为了“六月六”的纪念;二是发自心中的不满;三是激励以进,一切向前看。

    二千多年前,屈原给中华大地留下了一个哀痛的节日——五月五。六百多年前,覃给土家人留下了一个纪念——六月六。一前一后,历史在这里“暗合”,形成了一个从五月端五至六月六的颤抖,这一个月,土家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应有的升化。

    (二)土家“街舞”——泼水龙灯

    永定区土家人的“泼水龙灯”又叫“浇水龙灯”,盛行很早,由“舞龙求雨、消灾祈福”傩仪中的祭天活动演变成了今天的“土家狂欢节”。

    泼水龙灯由9至15节不等长度的篾扎而成,用柳条披绾成龙身,用新鲜粽叶作龙须,分别由9至15人参与舞龙,伴着铿锵激越的锣鼓锁呐,一人持“宝灯”在前面耍龙,并有习武者演习拳棍。随着龙腾灯舞,在所经过的大街小巷,居民都要提水来浇泼,泼水越多,龙舞越欢,一时锣鼓紧奏、声鸣震耳、水龙翻滚,水花四射。

    泼水龙灯有请龙、点晴、祷告和舞龙结束后的祭龙升天等仪式。泼水时,先与龙泼,再人与人泼,用瓢浇,或用吸水筒喷射,其场面热烈壮观。

    (三)土家山寨旱龙船

    五月端五赛龙船和泼水龙灯是临水而居土家人的节日娱乐项目,对于以山为伴的大多数土家人来说,他们更需要一种适合于土家山寨的娱乐表达方式。于是,就有了旱龙船。

    据说,这项野趣横生、欢悦刺激的活动是覃王的姐姐发明的。

    明朝初年,覃王在茅岗山区竖旗反明,据险筑寨,攻打官府。朱元璋遂派平蛮将军周德兴率兵围剿。覃倚隘据守,坚持达七年之久。后来,这座山寨便叫“七年寨”。为了强身健体,打发寂奈,鼓舞将士斗志,覃王的姐姐便模仿龙船形状制造了两条旱龙船,让将士们竞技试比。

    旱龙船造型独特,两根碗口粗三丈来长的杉树分别绘成赤青龙鳞、鳞边漆金、前雕龙头、后削龙尾,有模有样,栩栩如生。青、赤两条旱龙船各由八名头缠青布帕和红布帕、下着青布裤和红布裤的赤膊汉子夹在胯下,一条青绫或红绫分别斜挎肩头,下端绑架胯下,并把绘鳞杉木固牢在身体上,双脚踏着由一条长木板做成的木履,跨龙头和跨龙尾的汉子双手紧捏胯下龙身,保持旱龙船昂首翘头。中间两人,一人用青绫或红绫将一只牛皮鼓挂在胸前,一人手持一面铜锣,其他六名汉子,一手攀在前面伙计的肩头,一手举着绣有龙凤的青旗或红旗,一声统响,八名汉子在有节奏的锣鼓声中,打起吆喝同时迈开套在脚上的长木履,应和着节奏,挥动各自手中的青旗和红旗,“辟叭辟叭”的向前竞走。约三十米处,树立着两根相距丈宽的木桩,两只旱龙船分别左右从外向内绕木桩走回,先到为赢。

    在竞技中讲究身体动作协调、步调一致,不然会船翻人仰、重新整队出发。

    (四)火之舞——火龙灯

    火龙灯是用竹篾扎成的龙头、龙身、龙尾,所不同的是全身用稻草包裹,然后在龙身插满点燃的香火。舞火龙灯一般在夜幕下进行,点燃的香火才会格外显眼。随着舞动,金鳞闪耀,一条金龙上下翻滚,临空腾跃,夺人眼目。耍龙戏龙的也同样用稻草扎成“龙宝”,插满点燃的香火。紧跟草龙灯后面的则是蚌灯、鱼灯、虾灯、蟹灯等,上面写着“风调雨顺”、“驱瘟除邪”、“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等字样。火龙灯是真正的民间“草根文化”,现流传于王家坪砂子垭、尹家溪的莫家岗、邹家坎等村。舞龙结束后,要举行烧龙仪式。“烧龙”意为着把龙送上天,让它降雨赐福人间。


    返回栏目[责任编辑:张家界新闻网]

举报此信息
进入张家界新闻网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