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土家族的传统舞蹈有跳丧鼓、摆手舞、八宝铜铃舞、傩面跳神舞、八幅罗裙舞等。其中土家族民间大型舞蹈“摆手舞”有着来自于远古农耕文化的重要特征,它几乎涵盖了整个土家民族地区。“不会跳摆手不是土家人”。话虽有些偏颇,但不无其中的道理。说明摆手舞最普遍、最能表现土家族人的生活内容。
摆手舞是土家摆手舞活动的内容之一。“摆手”土家语称为为“社巴”,汉语叫做“玩摆手”。摆手活动,土家语叫“社巴日”,是土家人大型的祭祀祖先的活动,每年古历正月初三至元宵节前后举行,男女齐集,时间长达半月之久。土家人把这一活动又叫做调年。其渊源与古代的“巴渝舞”、“击鼓踏歌以兴衰”的跳丧祭祀歌舞有着密不可分的承袭关系。清同治年间,永顺贡生彭施铎曾作《竹枝词》一首:“福石城中锦作窝,土王宫畔水生波,红灯万盏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正是说的过去摆手活动的盛况。清乾隆《永顺府志》记载:“各寨有摆手堂。又名鬼堂,谓是已故土官阴司衙署。每岁正月初三至十七日止,男女聚集跳舞长歌,名曰摆手,此俗犹存”。摆手活动有大摆手、小摆手之别。大摆手联村举行,人多势众,规模较大,其祭祀之神以八部大王为主;小摆手以自然村寨进行,规模稍小,以祭祀祖先为主。虽然,大小摆手的规模和祭祀之神有别,而其祭祀祖先、活动过程及其跳摆手舞唱摆手歌,则是基本相同的。
永定区是土家族聚集地,茅岗、青安、罗水一带村寨均有摆手堂或土王庙遗址。至今,土家人进行祭祖和摆手活动仍在这些遗址上进行。关于摆手活动的日期各地有别,不一概而论,有正月、二月举行的,也有三月、五月举行的,叫“三月堂”或“五月堂”。永定区大多在正月和“六月六”举行。“六月六”跳茅古斯、摆手舞,划旱龙船,玩泼水龙和火龙,既是对祖先的祭拜,也是为了纪念土家英雄覃后王。可见,土家摆手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被赋予了不同的内容,这种文化渐变和延续现象很普通。每逢摆手活动,土家人不分男女老少,皆身着盛装,聚集摆手堂前,在“梯玛”或掌坛法师的引领下,手脚同边,翩翩起舞,放声而歌,踢踏回旋,通宵达旦。有永定土家诗人写道:“峒湾古寨趣闻多,好看当推摆手歌。娇俏妹娃联袂舞,有情小伙应声和。翩迁进退呢喃语,踢踏回旋媚眼睃。一阵呆嘟溜子紧,齐人合唱也嗬嗬。”
土家摆手活动有固定的场所,叫摆手堂,是族众供奉神灵之处。也有用祠堂的。小摆手可以在堂屋跳。摆手活动大都在夜间进行,晚饭后,人们携带着敬神用的供品和香纸、蜡烛,以及平日里狩猎所得的兽皮、锦鸡翎之类,到摆手堂集中,等全寨的人基本到齐后,然后由主祭人用土家语高唱请神词、安神词,并领大家烧香、作揖、磕头、敬酒、敬神完毕,于是主祭人用土家语向大家宣布:“卵必爹,艾打舍巴那日多,拔卜树曰爹夺那巴巴”(汉语意思是:孩子们,我们一齐跳起摆手舞,让我们的祖宗们看看吧。”于是摆手堂前面的大坪上,首先坪中间的杉木桅杆上升起了龙凤旗,然后“扁咚扁咚扁咚咚扁”的锣鼓声随之敲了起来。众人把早已准备好的柴火、火把点燃,把悬挂的灯笼点亮,然后鸣铳。众人围着火堆,形成了一个大圆圈。也有烧几堆篝火的,女内男外,随着锣鼓声舞之、蹈之、歌之起来,一直跳到半夜方散。这样的活动有三夜、五夜、七夜不等的,而摆手舞只是其中之一,还有铜铃舞、傩面舞和茅古斯舞。茅古斯放在最后,以“扫堂”结束,即坏的扫出,好的扫入,预示一年风调雨顺,招财纳福,百灾消除,子孙发达,五谷丰收。
跳“摆手舞”要唱《摆手歌》。《摆手歌》又叫《社巴歌》,是一部土家族历史传说、农耕活动、民族迁徙、英雄史诗的大歌,洋洋万行。它是土家“梯玛”和摆手掌坛师在摆手活动中所唱的古歌。“梯玛”主唱时,跳舞的人要随着鼓点和节拍应和,形成一种“歌声如潮人如浪”的壮观场面。
摆手舞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表现土家先民长期与山打交道、表现渔猎和农事活动,以及模仿飞禽走兽的各种动作等,其动作多达120多个,由于长期失传较多,有的地方仅剩10余个,有的地方在演出时硬性规定8个基本动作。摆手舞有单摆和双摆,即同边手,主要起整顿和协调队伍,形成圆圈的作用。还有“旋转摆”,舞时手和脚成顺时向同时动作,两人一对,面面相对,踢踏摆手,蹁跹进退,扭腰旋转,刚健有力。
现介绍几种常摆动作:
(一)抖肩
1、叶冬起也。汉意为肩膀从左到右抖动。
2、嘎洞起也。汉意为肩膀向前向后抖动。
(二)劳动
1、送嘎布。汉意为舂碓。一脚向下踩,作舂碓动作。
2、起列哈。汉意为打粑粑,两手举起向下,作打粑粑状。
3、泽窝。汉意为背水,双手后伸放在屁股上,身体前倾。
4、吉米你。汉意为打猎放狗搜山,两手向上击掌,口里喊着“唆火!”、“唆火!”……
5、米坡。汉意为放火烧山,作放火状,口里喊着“阿火!”、“阿火!”……
6、立布意。汉意为撒谷种,作撒谷种状。
7、死力舍。汉意为插秧,作插秧动作。
8、立布哈。汉意为打谷子,作打谷子动作。
9、翁八哈。汉意为用连枷打高梁,作打高粱动作。
10、莫十他。汉意为织布,作纺织状。
(三)模仿
1、旺巴打几。汉意为水牛打架,头朝下向前冲,作牛打架状。
2、你汝几几。汉意为野鸡展翅飞翔状。
3、立巴若也。汉意为老虎拖羊,两手前扑,作老虎咬羊状。
4、嘎其八汝汝。汉意为哈蟆跳,双脚并拢作蛤蟆跳跃状。
“摆手舞”有世代传承的独特和规范的动作。摆不过肩,线条流畅,大方自如,单摆、侧身摆、转身摆,顺拐、屈膝、抖动、下沉,动作要整齐、协调一致,“顺拐”要求同边手,手脚配合默契,动作和谐;“屈膝”要求上身要平稳,脚掌用力;“抖动”要求腿及两手臂有轻微的颤动;“下沉”指动作重心在音乐重拍时有向下的感觉,即气沉丹田而身体不下塌,动作要求沉稳而坚实。
“摆手舞”有规范、独特的音乐程式。“摆手舞”的音乐以锣鼓为主,通过锣鼓用不同的鼓点节奏调整舞蹈动作和队形变化,而节奏的变化适用于不同的舞蹈内容。表现祭祀动作时,节奏庄重、舒缓;表现狩猎和农事活动时,节奏轻重急缓有致,急若暴风骤雨,缓若杨柳春风;表现日常生活时,节奏欢快愉悦,轻松活泼。舞蹈时,锣鼓声伴随着众人发出有节奏的“也嗬嗬”、“火火火”等和唱声,显现出一种声势夺人的特殊音响效果,给人以刚健、热烈、欢快、稳重的印象。摆手舞通过一整套的动作程式,构成具有完整情节的段落,套套相连。如把薅田、插秧、扯草、望太阳、割谷等接连起来,以示土家族人从事各种农事活动时的情景。
摆手舞是土家人千百年来所创造和承传的一朵艺术奇葩,其独特的肢体语言和歌舞形式,是土家人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它带着土家人强烈的生产生活色彩和民族特色,必将会发扬光大,辉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