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民族习俗

苗族族称起源

2016-05-14 09:26:12  来源:张家界新闻网  作者:  阅读: 张家界日报社微信

    苗族(越南语:Mèo;泰语:Maew / Mong 英语也称Hmong),是一个发源于中国的国际性民族,主要聚居于中国华南及东南亚。在中国,苗族约为894万人(2000年),为中国人口占第4位的民族。 分布苗族苗族发源于中国,约有8成的苗族人口聚居于中国南方省份,而在东南亚的越南泰国老挝缅甸也有相当规模的苗族。1975年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成立后,数万苗族人成为难民,部分移居到美国和法国。

    苗族族称古老,最早见于甲骨文中。唐宋以前,曾有三苗南蛮荆蛮五陵蛮等称呼。这些称呼把苗和其他族称混同在一起。宋以后,苗才从若干混称的中脱离出来,作为单一的民族名称。

    苗族的自称,在湘西地区的苗族称仡熊(果熊),而在其它地区称等。,黔东南苗语意为树心,传说枫树心生妹榜妹留(蝴蝶妈妈),妹榜妹留才生苗族远祖姜央,故把作族称。局部地区称为嘎闹,意为乌,或许是古代乌氏族图腾的遗迹。历史上,曾按其服饰、居地等方面的不同,在字前面冠以不同的名称。1949年以后,统称为苗族。

    关于苗族族源,与早在四千多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以及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的被史籍称为南蛮的氏族或部落有联系。有人认为古史传说时代的蚩尤为今日苗族所尊奉的始祖,与苗族有亲缘关系。有人认为古代三苗与苗族有渊源关系。有人则认为今日之可追溯到古代的人。此外,还有驩兜说、夜郎说、巴郡南郡蛮说、盘瓠蛮说、武陵蛮说等。

    近年来,有人提出传说时代的蚩尤、唐虞夏时代的三苗、殷周时代的[méng]春秋战国时代的荆蛮、秦汉时代的黔中蛮或武陵蛮,都包括有苗族先民在内,是苗族先民在历史上不同时代的不同名称。

    总之,根据史籍记载和传说,苗族先民殷周时代已在今湖北清江流域和湖南洞庭湖一带生息。约在春秋战国时期,在巴蜀、夜郎以及荆州都有苗族先民活动。秦汉时,大部分苗族先民在武陵郡、牂柯郡、越巂郡、巴郡、南郡等地区定居,小部分继续迁徙到黔东南的都柳江流域。嗣后,由于战争、饥馑、疾病流行、生育频繁、农田荒芜等原因而不断迁徙。


    返回栏目[责任编辑:张家界新闻网]

举报此信息
进入张家界新闻网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