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务频道 > 政务信息

曹慧泉接力李效伟 湖南华菱集团换帅欲破重围

2011-10-27 11:29:30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赵伟  阅读: 张家界日报社微信

      华菱管线与米塔尔的谈判自2004年8月正式启动,双方都谨慎隐藏心中的迫切,围绕股权与价格展开一轮又一轮博弈。身高1米82的李效伟在谈判桌上目标清晰、行事果断、手腕强硬。他顶住了国内舆论的压力,完成了这次被业界称为“中国钢铁业里程碑”式的收购。

      华菱与FMG的谈判在2009年1月19日正式启动,李效伟因更准确的时点,更有力的话语权,取代中铝突袭力拓赢得的地位,成为海外并购新标杆。

      但是联姻洋股东,海外并购上游企业等超前的举措,最终没能让华菱脱胎换骨,也未能逃过钢价下跌,以及钢企集体性亏损的命运。李效伟也没能使企业焕发第二春。华菱钢铁董秘兼总经济师阳向宏澄清,李效伟去职跟公司亏损没有关系,属于正常的人事变动,“是因为年龄原因面临退休”。

      2 华菱的困境

      华菱钢铁独立董事迟京东认为,李效伟在华菱钢铁任职的12年可以前后分段,前2/3时期一方面赶上钢铁业大发展,公司的决策及时并正确;后1/3时期应对困难时,公司决策的节奏和选择上都出了一些问题。

      金融危机发生后,李效伟主动选择“在低谷时搞建设,高峰时挣大钱”的战略,结果快速扩张的华菱钢铁陡然陷入了困境。公司净利呈现出几何形递减态势,2007年净利16.10亿元、2008年9.53亿元、2009年1.20亿元,2010年更是巨额亏损26亿元。

      一边是市场不景气,一边又是自身体制存在的诸多问题。但此前,华菱钢铁多次放话称今年有望扭亏或有少量盈利。

      华菱钢铁2011年半年报显示,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2.03亿元,同比减亏近2亿元。10月26日,华菱钢铁公布了3季报,今年前9月亏损1.73亿元,这意味着,华菱钢铁已经实现季度盈利。

      此外,华菱钢铁还在努力尝试整合之路。在锡钢整合方案失利之后,华菱钢铁再次启动了对旗下钢管业务的整合。此前,华菱钢铁还曾耗费18亿元资金,用于流程再造与业务整合项目,倾力扭亏。

      令人担心的是,今年9月以来,国内钢材市场价格连续下跌,“能保持一个向好的态势就已经不简单了”,迟京东表示。

      3 曹慧泉的使命

      “华菱还能不能挺起来,关键还得看‘带头大哥’的”,华菱股民称。

      新掌门人曹慧泉,1966年出生,曾任湘潭钢铁集团总经理;华菱集团党组副书记,华菱管线总经理;华菱钢铁董事、总经理。

      曹慧泉主政湘钢期间,带领湘钢在湖南省率先登上300万吨台阶,并一举成为省内销售收入过100亿的五强企业之一。在华菱钢铁任职后,领导华菱钢铁成功实施股权分置改革,实现全国唯一一家大股东零对价的股改方案,消除了当时“华菱转债”回售和华菱钢铁退市风险;其间还组织收购澳大利亚金西矿业公司部分股权,推动并组织收购澳大利亚FMG公司部分股权,使华菱既获得铁矿石资源,又取得良好的投资回报。

      业内人士称,曹慧泉能够顺利接班,更得益于在涟钢的突出表现。2010年,曹慧泉临危受命,在涟钢巨亏之际,兼任涟钢执行董事、总经理,肩负扭亏重任。“不来则已,既然来了,就破釜沉舟,涟钢搞不好,我绝不离开涟钢。”这是他履新时的誓言。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工作,涟钢主业实现减亏,今年五六月实现盈利,从二季度开始,涟钢整体逐渐盈利。

      湖南省委组织部的一位领导曾经这样评价曹慧泉:曹慧泉是一个很有能力、很有闯劲的一个高素质人才。

      李效伟是这样评价曹慧泉的:曹慧泉是一个学习型、创新型的领导干部,是系统化解决问题的高手。

      知情人士称,李效伟擅长的是资本运作,而曹慧泉是做业务出身,对市场的观察有着极其敏锐的观察力和穿透力,林武、曹慧泉、刘捷曾被业界称为湘钢的三少帅,后来林武任娄底市委书记,刘捷升任湖南省商务厅厅长,而只有曹慧泉还在钢铁行业打拼。

      12年一个轮回,李效伟这个曾经的舵手没有让华菱再一次突出重围,那么作为业务出身的新掌门人曹慧泉能否将华菱带出困境,攀上另一座高峰,大家拭目以待。

      人物花絮

      李效伟的“长沙窑”情结

      “喝酒豪气干云,即使肾病缠身,李效伟的酒胆酒量亦不输他人。”相较于“粗蛮”彪悍的一面,李效伟心里流淌着对艺术文化“温情脉脉”的一面。在湖南收藏圈里,李效伟原来是以藏石著称的,20年前转向了长沙窑瓷器的收藏。

      2002年,李效伟写出了《主动危机论》,以长沙窑的衰落为引子。李效伟认为,“搞经济的,知道什么才能置一个企业于死地。”黄巢起义军杀掉了几十万“胡人”,“做贸易的人没有了,资金链条就断了。同时,长沙窑一直做外销,对这个市场依赖性非常高,根本没有一旦出现变故的应对措施。”鉴于此,李效伟在华菱集团提出“主动制造危机”,在危机到来之前预先把它解决掉。


    返回栏目[责任编辑:张家界新闻网]

举报此信息
进入张家界新闻网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