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省委常委中心组进行第32次集中学习,主要内容是进一步学习贯彻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在今年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贺国强、李源潮等中央领导视察湖南时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研究全省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薄贵利作《创新和加强社会管理》专题辅导。通过学习研讨,大家认识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我省当前和今后一项重要工作,我们一定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突出工作重点,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一、充分认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在学习中,大家一致认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中央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解决当前社会管理中突出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是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社会管理任务艰巨而繁重。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社会管理,进行了长期探索和实践,取得了重大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不断就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制定方针政策、作出工作部署,有力推进了社会管理改革创新。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我国建立了社会管理工作领导体系,构建了社会管理组织网络,制定了社会管理基本法律法规,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我国社会管理与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制度总体上是适应的。同时我们应当看到,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总体上看,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解决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的任务还很艰巨。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社会管理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二、认真总结近些年来我省社会管理工作的成效和经验
大家一致认为,近年来,全省上下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工作,进行了大量的、有益的探索。2006年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必须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扎实推进“和谐湖南”建设。2007年省党代表会议要求把改善民生作为最大的政绩,把保障民生作为最大的责任。去年省委工作会议又强调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我省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明确了全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工作措施。通过扎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着力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积极创新社会管理服务方式,我省社会管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省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三项重点工作”扎实推进,“三级联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础工作等在全国很有影响,得到了中央政法委和中央政法部门有关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从全省来看,我们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主要是:要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齐抓共管;要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坚持做好群众工作;要坚持源头治理;要坚持夯实基层基础;要坚持创新方式方法。要认真总结各地在实践中形成的好思路、好做法、好经验,推动全省社会管理工作不断创新和加强。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各种社会矛盾交织,各种新的社会问题不断出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我们一定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站在维护全省人民的根本利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站在推进“四化两型”建设、实现富民强省的高度,认真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探索新方法、新机制,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三、突出重点,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通过学习研讨,大家认识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目的是发展和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公共秩序,激发社会的创造力和活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这项工作关系我省实现科学发展、富民强省,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社会和谐稳定。下一阶段,要按照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紧密联系我省实际,抓住社会管理创新的重点、难点问题,认真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全面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促进我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供坚强的物质保障。要重点抓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实施纲要》的落实,实施好“八大民生工程”,推动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要进一步加大民生投入,扩大为民办实事项目的覆盖范围,积极推进“两个同步”和“两个提高”。要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地区、城乡和行业差别,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不断完善公共财政政策,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积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培育“橄榄型”社会结构。
二是要加强公民教育,培育良好社会心态。在现代化进程中,要重视培育现代化所需要的公民精神,包括仁爱精神、权利意识、法治观念、诚信意识、公平观念、宽容精神等等。目前,我省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一定要重视加强公民教育,塑造现代人格。当前,尤其要高度重视法制教育和公民意识教育,加强人文关怀,积极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供坚实的人文基础。
三是要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要认真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树立群众观点,坚定群众立场,坚持群众路线,增进同群众的感情,把做好群众工作作为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要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围绕人民群众的诉求和需要,来制定政策、开展工作、深化服务。要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坚决制止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要不断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增强群众工作的实效性。
四是要重视抓好源头治理。要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对重大决策出台、重大政策调整、重点项目建设要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防止决策偏差引发社会矛盾。要畅通群众的诉求表达渠道,进一步健全群众利益表达机制。要健全"三调联动"工作机制,及时稳妥地化解社会矛盾。近年来,我省积极探索以人民调解为基础和依托,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衔接联动(即三调联动),初步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政法综治牵头协调、司法行政主办实施、相关部门协作联动'这一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新机制。实践证明,这是一个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要进一步加强矛盾纠纷调处平台建设,确保小事不出社区和村、大事不出乡镇街道、矛盾不上交。要加强队伍建设,坚持依法行政、依法调解、公正司法、公正执法,坚决防止执法、司法过程中出现"次生矛盾"。要加强应急管理,完善应急管理领导体制,健全快速反应机制,加强预案体系建设,实现有效应对、科学应对。要注重对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社会矛盾的分类研究、分类化解。当前,要重点抓好对城镇房屋拆迁、农村土地征用、国企改革遗留问题、军队退役人员安置、涉法涉诉等问题的解决和落实。
五是要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和手段。要把创新社会管理服务方式与建设"数字湖南"、"法治湖南"和"文化强省"结合起来,大力推进社会管理信息化和法治化建设;要加强对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的引导和管理,加强舆情监测、引导和研判,提高管理媒体、运用媒体、应对媒体的能力和水平。
六是要稳步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围绕进一步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着力从源头治理、动态协调和应急处置三个层面,构建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的一整套规范、机制和制度体系。一些同志特别强调,要创新对一些新生事物和特殊人群的社会管理机制,包括对社会特殊群体,既要多一些人文关怀,又要依法实现有效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对日益庞大的流动人口,要坚持服务在先、管理在后,通过提升服务质量来提高管理成效;对"两新"组织的社会管理,要在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找到更科学、更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七是要重视基层组织建设,整合基层资源,形成社会管理合力。要从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重视基层组织和社区建设。要区分情况,对城市和农村进行分类指导,对市县进行分层指导;要创新管理,充分发挥"五老"、志愿者的作用;要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形成"人往基层走、劲往基层使、钱往基层用"的局面。要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确保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基层得到贯彻落实。
四、加强组织领导,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要切实加强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建立健全领导机构,统筹领导和协调推动社会管理工作,把社会管理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要加大政策支持和保障力度,确保有人做事、有钱办事、有平台干事,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供坚强保障。
要勇于探索创新。长沙作为中央确定的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要先行先试,积累经验,争取创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示范城市。韶山、资兴、鼎城、凤凰四个全省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县市区,要按照试点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各级各部门要善于发现、认真总结在实践中形成的好做法、好典型、好经验,为全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供新鲜经验和实践样本,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要狠抓工作落实。要严格落实责任制,不断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和评估奖惩机制,将社会管理各项工作落实到单位,落实到个人,落实到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范围。通过狠抓社会管理工作落实,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管理协调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