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0年前,屈原行吟湖湘,发《天问》,赋《离骚》,开启湖南文学源头。
1972年,长沙市马王堆一座西汉墓的发掘震惊世界,古墓出土的帛画、乐器、乐俑及彩绘《导引图》等文物,折射出2000多年前湖南美术、音乐、舞蹈的神奇光芒。
文脉幽远,生生不息。自2007年湖南省文学艺术界第八次代表大会召开以来,全省文艺界繁荣创作,培养人才,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努力加强自身建设和基层基础工作,谱写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崭新篇章。
文艺活动服务发展
省第八次文代会以来,省文联认真履行联络、协调、服务职能,团结带领全省广大文艺工作者,围绕党的“十七大”召开、新中国成立60周年、改革开放30周年及抗冰救灾、抗震救灾等重大事件,开展多样的文艺活动,服务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的主题,“四化两型”建设的战略任务、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宏伟目标,以及省委、省政府各项工作。
围绕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主办了省会文艺界“改革开放30周年与湖南文艺”座谈会等活动,在《创作与评论》开辟了“改革开放30年与新时期文艺”等专栏。为纪念建党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举行了“颂歌献给党”优秀歌曲征集活动、“辉煌岁月·红色经典”湖南省美术作品展、湖南省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研讨会等活动。
汶川大地震后,省文联向全省文艺界发出了抗震救灾倡议书;组织主题文艺创作,进行义卖募捐;举办“大爱如砥”美术、书法、摄影展;组织文艺家到四川理县灾后重建工地采风创作。围绕打造“东方莱茵河”,组织撰写和出版《和谐湘江》;两次面向全国公开征集歌曲,评选出10首获奖作品,举办“礼赞湘江”演唱会;举办全国百名将军、草书名家“颂湘江”书法作品展。这些活动的开展,在全社会营造了浓浓的和谐氛围。
设立湖南省文学艺术奖,奖励在全国、全省有重大影响的文艺成果。开辟湖南文学艺术论坛,先后邀请唐浩明、徐沛东、冯骥才、傅庚辰、仲呈祥等众多全国著名文艺家和学者举办了14期艺术讲座,拓展了文艺工作的交流平台。
精品力作姹紫嫣红
洞庭波涌,文气澎湃。几年来,全省文艺家潜心创作,产生了一批精品力作。
文学方面,中篇小说《一个人张灯结彩》、理论著作《数字化语境中的文艺学》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黄爱平诗选》获第九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童话《面包狼》、《奇迹花园》分别获得第七届、第八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戏剧方面,花鼓戏《老表轶事》、湘剧《李贞回乡》分别被列入2007-2008年度、2009-2010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资助项目;花鼓戏《老表轶事》、《作田汉子也风流》分别获得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湖南省祁剧院演员肖笑波获第二十五届梅花奖表演奖;花鼓戏《走进阳光》获第十二届文华奖、第二届曹禺剧本奖;湘剧《古画雄魂》获第十三届文华奖。
电影《郑培民》获第十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袁隆平》获第十一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第十三届华表奖。电视剧《恰同学少年》、《国家行动》分别获得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歌曲《你是一棵树》、《送你一朵东方茉莉》分获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合唱《洞庭鱼米香》、《娥眉姐》获第六届金钟奖首届合唱比赛金奖;歌曲《月亮谣》获第十四届群星大奖。
此外,文艺家们在舞蹈、美术、书法、摄影、民间文艺、杂技、曲艺、文艺评论等各方面百花齐放,创作生产了一大批优秀文艺作品,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并获得诸多大奖。
文艺惠民硕果累累
湖湘大地自古人文荟萃,英才辈出。我省评选表彰了8名第二届德艺双馨中青年文艺工作者;吴子牛、大兵先后被评为全国德艺双馨中青年文艺工作者。省文联启动文艺人才“三百工程”,目前已收集了评选材料,即将遴选出老、中、青文艺家各100名。设立文艺创作扶助基金,筹集资金达1000万元,已经审定第一批扶助项目。
省文联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文联作协工作促进文艺繁荣发展的意见》,进一步加强基层文艺工作,受到中国文联的肯定。同时,始终坚持文艺惠民。
近年来,连续举办了七届“公共大戏台”群众戏曲活动,先后开展“喜迎十七大文艺进社区”、“省市文艺家迎国庆文艺晚会”、“慰问农民工专场文艺演出”等多项文化惠民活动;在衡阳市7个县(市)分会场同时举行省首届农民文艺会演;组织舞蹈家为特殊学校培训舞蹈教师;举办“百姓健康舞”师资培训班,在全省指导成立了25个百姓健康舞团;举办了中国百诗百联大赛;每年元旦、春节期间,组织文艺家开展送文艺下乡活动。
各市州文联积极开拓工作新领域,深入开展文艺惠民活动。常德市文联连续举办10届丁玲国际学术研讨会和6届中国(常德)诗人节;益阳市文联主办的《散文诗》成为全国知名刊物,已连续举办11届全国散文诗笔会;娄底市文联着力打造文艺进乡村、进机关、进社区、进军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