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务频道 > 政务信息

“四化两型”看湖南

2012-08-23 17:15:12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佚名   阅读: 张家界日报社微信

       回首历程,湖南人前行的脚步从未像近10年这般铿锵有力——

      10年前,“农业大省、工业弱省、财政穷省”是湖南的老标签;10年后,“绿色湖南、创新型湖南、数字湖南、法治湖南”已成湖南的新名片。

      面向未来,湖南人更加清醒地明白自己前行的动力所在——

      “湖南经济社会之所以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最根本的就在于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湖南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精神,通过实现优化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人本发展,努力走一条有中国特色、湖南特点的科学发展之路。”省委书记周强说。

      补齐工业“短板”,夯实“起跳”之基

      2003年11月6日,湘潭市富洲路旁的一栋3层民房。

      12位创业者聚在一起,谋划一个新工业园的未来。这是在一张白纸上的挥笔——没有项目,没有资金,起步靠仅有的20万元借款,连同一份不甘落后的豪气。

      任何一位初创者,都没有想到这个名为“九华”的工业园区未来所能释放的能量。不过10年,九华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1亿元,不仅迈入了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之列,且已成为湖南新型工业化园区的样板。

      九华的上扬曲线,浓缩着湖南人半个多世纪来追逐的强省之梦。受制于工业的“短板”,这个农业大省常常面临这样的无奈——农业产品向外输送,高额附加值拱手让人,工农价格之差却自己埋单。

      “从工业中杀出一条血路来!”这是湖南发展的潜力所在,出路所在,希望所在。2001年,湖南省提出大力发展工业;2005年,将“一化三基”(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强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基础工作)列为发展战略;2010年,又提出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第一推动力。

      10年前,放眼湖南,难觅过百亿元的工业企业;10年后,湖南人的目光早已投向千亿元企业的量级,千亿元产业多达11个。

      新型工业化的引擎,推动着湖南跨越发展。10年时间,湖南经济总量翻了5倍,接近2万亿元;人均GDP、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都实现数倍增长。

      蓄势“起跳”,还离不开基础的保障。

      自2008年起,湖南创下了两年开工34条高速公路的纪录。截至今年6月底,湖南在建和通车总里程达6452公里,跻身全国前三。

      不仅如此,长沙黄花机场结束了不能起落大型飞机的历史,客流量中部第一;武广高铁从湖南穿行而过,里程最长。一个中部地区的立体交通枢纽,已初步形成。

      明确“四化”路径,锁定“两型”目标

      用较短时间走完别人走过的路,湖南的强省之路,必然要求跨越式前行。

      然而,后发赶超者通常绕不开这样一个逻辑——赶超的路途,已经没有了早期先发地区的各种资源和条件,以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式发展空间,越来越小。

      领跑者的路径不可复制,要拨快跨越发展的时针,湖南必须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特色的新路。

      2007年12月,长株潭城市群获批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3年之后的8月,湖南省委、省政府通过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决定,确定“以建设‘两型社会’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方向和目标”,争取率先建成“两型社会”,争当科学发展排头兵。

      发展思路已经廓清——探索中部地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新路,这既是中央的殷切嘱托,也是湖南的自觉选择。

      “两型”远景如何通达?湖南明确了“四化”路径——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以“两型”引领“四化”,以“四化”带动“两型”。

      从洞庭湖关停234家造纸厂,到启动湘江综合治理、打造“东方莱茵河”;从重点污染工业区的整体退出,到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文化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崛起,“两型”试验由点及面、由顶层设计到纵深推进,全面铺开。

      4年多的改革实践,湖南人的心里愈加亮堂——“两型”不但不会束缚前行的步伐,反而成为加速发展的不竭动力。

      “十一五”期间,湖南省工业直接减排累计达1亿吨碳当量。到2011年底,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57.13%,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6.64%。

      “两型”的“绿金”效应,不仅让众多先行先试的政策机遇落户湖南,大批资金、项目也纷纷“慕名而来”。2011年,长株潭三市地区生产总值达8320.62亿元,超过全省的40%,已经当仁不让地成为湖南核心增长极。

      往南,大湘南板块成为第四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往西,大湘西板块纳入国家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湖南三大板块,在统筹协调中正在展现更加美好的未来。

      转变管理方式,依托法治护航

      今年7月,新一届“法治政府·南岳论坛”在湖南株洲举行。

      这个高规格的学术论坛,已在湖南举办四届,一直保持着集聚国内顶级法学专家的独特吸引力,已经成为中国法律、法学界的一大特色品牌。

      为什么选择湖南?专家们不约而同地给出答案——这与近年来湖南在法治领域一系列引人注目的创新与努力密不可分。

      科学发展的新路径,呼唤着社会管理的新思路,湖南选择从最为根本的法治入手。

      从2007年出台我国首部地方性行政程序规定——《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开始,到去年8月,“法治湖南”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法治湖南建设纲要》出台,法治领域的湖南探索引人注目。规范政府“红头文件”,规范自由裁量权,探路政府服务法治化,将依法执政的重大课题落实为地方党委具有操作性的“制度安排”…… 眼下,“法治湖南”的蓝图,已然清晰。

      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法治程度可决定一个国家57%的无形资本价值。对于湖南来说,追求公开、公平、公正、可预期的“法治品牌”,正逐步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效益——

      “十一五”期间,湖南累计利用外资额为“十五”时期的3倍,截至2011年底,在湘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119家;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现象,由过去的普遍现象、突出问题,下降为局部问题、个别问题,信访大幅减少……

      实践启示着湖南:改革创新的力度有多大,科学发展的步子就有多大。正如省长徐守盛所说,弘扬创新精神,坚定不移地贯彻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必将推动湖南科学发展在新的起点上进入更广领域、达到更深层次。




    返回栏目[责任编辑:张家界新闻网]

举报此信息
进入张家界新闻网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