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2月12号,中央主要负责人在通道县的恭城书院 召开非常会议,研究解决 处于危机情况下的红军行军路线和战略方针问题。会后,中革军委向中央红军各部发出了一封“万万火急”的电令,红军长征伟大转折的开端就此实现。
今天的《红色百年》
我们来说说通道转兵的故事
在通道转兵纪念馆正前方的广场上,有一座群雕格外引人注目。位于群雕正中的毛泽东手指前方,意气风发,朱德、周恩来、王稼祥、张闻天神色凝重,五人群雕栩栩如生,好像在向来者讲述当年的故事。
时间回到87年前,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10月中旬,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原计划从南线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封锁线,到达湘西会合贺龙、任弼时领导的红二、六军团。1934年12月9号,在经过湘江战役的重大挫折之后,中央红军兵分三路进入通道。此时,离中央红军出师长征不到两个月,出发时的8.6万人,已锐减到3万余人。当时,蒋介石调集了近20万精锐部队,在红军北上湘西的路上张网以待,等着红军“自投罗网”。
湘江战役带来的重创,远离根据地、长距离奔波征战、前途尚不明朗……这一切都让全体指挥员、战斗员心头蒙上了一层阴影。
所有人都在思考一个问题,红军向何处去?中国革命往何处去?生死存亡关头,当时已“靠边站”的毛泽东与王稼祥、张闻天建议召开一个会议,以决定红军的“前进方向”。1934年12月12号,中共中央负责人在恭城书院召开紧急会议,史称“通道会议”。会议由周恩来主持,主要讨论中央红军的战略行动方针问题。
会议讨论得十分激烈。李德坚持要按原定战略方针,立即北出湘西。毛泽东则根据已经变化了的敌我形势,据理力争,建议放弃北上湘西的原计划,改变进军路线,西进贵州,让部队获得喘息时间。
毛泽东的正确意见得到了周恩来、朱德、王稼祥、张闻天等中央领导人的赞同和支持。当晚7点左右,以中革军委名义发出 西入贵州的“万万火急”进军电报。次日,军委又再次发出电报。一场改变中央红军命运的转兵就此拉开序幕,史称“通道转兵”。
12月13号,中央红军分两路转兵西进:一路由通道溪深渡、杆梓溪进入靖县的新厂、平茶,然后向贵州进军;一路由通道播阳进入贵州洪州,向黎平挺进。这个神奇的行军路线一转变,把几十万追击的敌军统统抛在湖南西南地区,使敌人在湘西消灭红军的企图破灭。通道转兵纪念馆馆长、副研究馆员郑湘:“通道会议及其促成的通道转兵避免了三万多中央红军 遭受国民党军毁灭性打击的命运,于万分危急关头 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
刘伯承在《回顾长征》中这样描述:“部队在12月占领湖南西南边境之通道城后,立即向贵州前进,一举攻克了黎平。当时,如果不是毛主席坚决主张改变方针,所剩3万多名红军的前途只有毁灭。”
李德在多年后写的名为《中国纪事》的回忆录里,有这样一段记载:在成千上万的红军献出了生命之后,毛泽东终于获得了表达自己主张的机会,这说明共产党高层正发生这一种微妙的变化。对于毛泽东来讲,这是自1932年以后,他第一次参加高层会议。通道转兵,是红军长征伟大转折的开端。中国革命也从此由被动转为主动,从失败走向胜利。
时光荏苒,当年开会的恭城书院依然保存完好,向游客静静展示着当时的场景。如今,这里不仅是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也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每年上百万游客来此重温历史,接受红色教育。游客刘慧:“带小孩子过来接受一下爱国主义教育,了解一些我们的革命历程,对他们将来的学习,也会产生比较好的一些影响。”
依托“红色、民俗、生态”三大资源,近年来,通道县大力推动文化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怀化市委常委 通道县委书记印宇鹰:“通道要率先探索出一条革命老区和革命先辈留下过足迹的地方,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有效的样板,持续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