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湖南新闻

把扶贫开发作为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重中之重

——四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

2018-08-02 07:44:17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  阅读: 张家界日报社微信

    “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他们的生活存在困难,我感到揪心;他们的生活每好一点,我都感到高兴”,习近平总书记的真情流露,温润了包括湖南少数民族地区困难群众在内的无数人的心。

    拳拳之心,赤子情怀。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专程到湘西花垣十八洞村访贫问苦,首次提出精准扶贫;在听取省委、省政府工作汇报后,又进一步嘱托我省“加快民族地区发展步伐”。2016年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湖南代表团审议时,深情回忆起十八洞村,为“脱单”的大龄青年而高兴。2018年4月在岳阳考察长江经济带发展情况时,特意叮嘱“当前集中连片地区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一定要扎扎实实抓好”。总书记的牵挂叮嘱,为推进湖南民族地区和精准脱贫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为什么总书记对我省民族地区发展如此念兹在兹?就是因为民族地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哪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湖南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大多是重合的,发展相对滞后。据统计,到2017年底,全省24个民族地区县还有59.1万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134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发生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71个百分点;全省11个深度贫困县全部是民族地区县,549个深度贫困村有422个村在民族地区县。可以说,抓民族地区发展离不开扶贫开发,而且首要任务和头等大事就是脱贫攻坚。

    这些年来,我省把扶贫开发作为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重中之重,涌现出十八洞村等一批脱贫致富的典型,探索出“四跟四走”的产业扶贫新路子,开辟了“互联网+社会扶贫”“互联网+扶贫监督”的新路径,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

    尽管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从这次中央巡视组反馈意见来看,实际工作中也还存在工作不精准、搞变通打折扣、政策落实不到位、作风漂浮、产业发展不可持续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能就事论事,折射出来的深层次原因恰恰在于,我们一些同志无论在思想上、行动上还是作风上都跟不上总书记要求,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学之不深、悟之不透、行之不力,没有真正做到入脑入心、融会贯通、知行合一。进一步加快民族地区发展,关键还是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的指示,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打赢脱贫攻坚战,根本方法在于精准。湖南是精准扶贫首倡地,更应该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探索经验、走在前列。怎样做到精准?无非是用心用情、精准精细。在这方面,总书记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在十八洞村,他坐下来和农民拉家常、算细账。在人民大会堂湖南厅,他想起十八洞村的“389961部队”,寻思他们搞点什么好?是养几只羊、种几棵树,还是搞点特色农作物?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脱贫攻坚也难寻一样的路径。各民族地区、深度贫困地区既有共性问题,也有个性需求,不能指望用“一张方子”治百病,不能搞手榴弹炸跳蚤的大呼隆,而应“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特色产业怎么扶、易地扶贫往哪搬、就业扶贫咋培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如何保护与传承等,都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下足“绣花功夫”,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的精准扶贫新路径。

    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做到既不急躁蛮干,也不消极拖延;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正如总书记所说,脱贫和奔小康都不是一劳永逸的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实事求是、踏踏实实做这件事,不能搞数字游戏、搞形式主义,不能堆盆景、搞花架子。

    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发展,不是五个指头一般长。脱贫攻坚也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好,必须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不是看尖端到了哪里,而是看基础水平线在哪里,看基础水平线能否达到脱贫标准或小康。从现实来讲,就是要聚焦深度贫困堡垒和贫困人群集中攻坚,把基础设施改善、公共服务均等化、产业可持续发展、少数民族管理服务等工作做深做细。

    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民族地区发展,加强党的领导是根本。既然脱贫攻坚层层立了军令状,各级各部门就要像战争年代打仗一样尽锐出战,以战斗的姿态和精神打好这场硬仗。尤其民族贫困地区要把解决贫困问题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市委书记市长、县委书记县长要当好“一线总指挥”,攻下“碉堡”、拿下“山头”。

    “人生难得几回搏”。在我们这一代彻底解决我国的绝对贫困问题,是一件彪炳史册、无上光荣的大事。我们要牢记总书记嘱托,带着深厚感情,保持政治定力,坚持精准精细,稳扎稳打、决战决胜,努力让全省所有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同全省人民一道实现全面小康。



    返回栏目[责任编辑:张家界新闻网]

举报此信息
进入张家界新闻网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