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立冬过后夜渐凉。桑植县陈家河镇龙潭沟村新时代党员群众讲习所里却很“热”,100多人围坐一团,津津有味听“故事”。
“贷得启动资金3万元,年收入从两千到两万。”从昔日“没钱花”到现在“有余钱”的村民谭长坤,用朴实的话讲述了他在精准扶贫好政策下脱贫致富的故事。
这是桑植县发挥“新时代党员群众讲习所”作用,宣传扶贫政策、讲述励志故事、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场景。党的十九大召开后,为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工作,桑植县23个乡镇先后挂牌成立新时代党员群众讲习所299个,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已开讲1000余场次,参与党员群众近5万人次。
身边“学堂”,架起“连心桥”
“我要学以致用,带领村民把村子建设得更富饶、更美丽。”5月22日,桑植县洪家关白族乡洪家关村“新时代党员群众讲习所”挂牌开讲,村党支部书记贺曦在听了草莓和蓝莓实用技术讲座后,深有感触地说。
而“夜校”“田间流动课堂”“生产基地课堂”以及远程教育课堂,更是得到老百姓青睐。今年上半年,官地坪镇就组织烟叶种植专家到烟地里为农户讲解育苗、病虫害防治、烤烟、分级等内容,现场手把手教。“课程听起来不费力,也好记,今年烟叶质量比去年好。”官地坪镇红岩山村村民张大田说。
为把“新时代党员群众讲习所”办成全县党员群众长见识、学知识的“身边学堂”,桑植县按照有场地、有机构、有师资、有标识、有制度、有资料的“六有”标准,把“新时代党员群众讲习所”打造成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平台、宣传脱贫攻坚政策的阵地、联系群众的桥梁、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学校。
“中央、省、市、县部署什么,我们就传达学习什么。”桑植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谢德才说,宣讲主要以“短、平、快、达”为原则,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宣传党的政策等,使“讲习所”成为连接广大党员群众的“连心桥”。
增强“师资”,讲出“新动能”
如何确保“讲习所”有实效?谢德才拿出了“法宝”:要在“讲什么”上找重点,“谁来讲”上下功夫,“怎么讲”上多变样,“谁来听”上全覆盖。
9月28日,张家界市委政法委副书记程建国到桑植县空壳村乡莲花台村村民陈碧玉家门口,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制课。“不能蛮干,得依法依规。”正打算咨询法律问题的村民石碧化在听课后茅塞顿开,表示一定要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党员群众互动。”桑植县委书记刘卫兵说,为确保“讲习所”的师资力量,该县调动各方资源,建立了240名骨干宣讲员“资源库”和23个宣讲团,组成了科技特派员、专家学者、道德模范、致富能手、“土专家”等1200余人的强大“宣讲团”。
同时,针对党员群众的需求,“讲习所”依托专业讲师、典型模范、老党员志愿者的力量,桑植县采取“村(社区)党员群众集中讲习+流动党员群众分散讲习”的形式,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先进文化等方面下功夫,以“讲”出新动能、“习”出新作为为目标,真正把“讲习所”办成党员群众学习交流的主阵地、激发干劲的加油站、展现作为的新平台。
追求“效果”,激发“新力量”
帮群众算好“经济账”、画好“路线图”,鼓励群众自力更生发展产业,增强贫困群众的致富本领,已成为当前“新时代党员群众讲习所”的重要课题。
最近,桑植县陈家河镇大屋坝村90户从事茶叶产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喜笑颜开。为何?原来,该村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利用本村“新时代党员群众讲习所”,现场教学茶叶采种技术后,这90户茶农加入了茶叶种植合作社。如今,他们既是“上班族”,又是小“股东”。
为提高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桑植县利用行政村全覆盖的“讲习所”,举办养殖、种植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重点突出茶叶、蔬菜、烟叶种植及蜜蜂养殖等主导产业技术培训。目前,全县已累计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3万人次。
“没想到听听课,就能鼓了‘钱袋子’。”自从听了优质稻栽培技术课后,瑞塔铺镇王家坡村村民陈功炎在自家田里全部种上优质稻,并按照栽培技术进行管理,如今看着自己的优质稻米销售一空,喜悦之情难以言表。
扶贫政策、法律知识、种养技术等专题课堂在桑植县各“讲习所”轮番上阵、全面开花,为全县加快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力量。
(湖南日报见习记者 上官智慧 通讯员 符晓 黎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