虢正贵
政治生态是一个地方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地方要实现政通人和、安定有序,必须有良好政治生态。”省委书记杜家毫来张家界调研时要求“努力保护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作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把两个“生态”建设好,是我们必须牢牢扛起的政治责任,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浚其源、涵其林,养其正、固其根,实现正气充盈、政治清明,凝聚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强大能量。
政治纪律是净化政治生态的重要保证。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首先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两个维护”不是空的、虚的,是实实在在的,体现在一项项具体的工作和行动中。各级党员干部务必将“两个维护”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决反对嘴上喊看齐、行动不落实,坚决制止言必称“讲大局”、私下搞“小圈子”,坚决防止和纠正一切偏离“两个维护”的错误言行,坚决反对和抵制任何形式的“低级红”“高级黑”。“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好的政治生态不会自动形成,各级党员干部要严格执行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坚持和完善重温入党誓词、党员过“政治生日”等政治仪式,时常接受政治体检、打扫政治灰尘、净化政治灵魂;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不搞一团和气,不搞评功摆好,时常“咬耳扯袖”“红脸出汗”,切实清除作风之弊、行为之垢。
选人用人是政治生态的风向标。“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干部选得准、用得好,就会激励干事创业;反之,如果用人不公、“潜规则”盛行,就会侵蚀政治生态。选人用人,必须坚持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对政治不合格的干部实行“一票否决”。必须进一步匡正选人用人风气,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决不容许搞地域划线、团团伙伙,把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用起来,让那些阳奉阴违、阿谀逢迎、不干实事的干部没有市场、受到惩戒。只有这样,干部才会有干劲有奔头,事业才会有希望。干部如何选得准、用得好?要坚决破除地域观念、不搞所谓的“三国四方”。否则,不仅破坏地方风气,而且污染政治生态,最终会让干部灰心,让群众凉心。破除狭隘地域观念,首先要从张家界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做起,拆心墙、架心桥,讲团结、顾大局,明规矩、守纪律,凡事多从发展大局考虑,凡事多从整体利益出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真正化一方风气、兴一方事业。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离不开政治文化的浸润滋养。积极健康、正气充盈的政治文化滋养人心,涵养生态;乌烟瘴气、沉渣泛起的腐朽思想污染环境,侵蚀肌体。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我们既要不遗余力涤荡歪风邪气,破除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潜规则”等糟粕,防止和反对团团伙伙、拉帮结派的圈子文化和明哲保身、左右逢源的“官场哲学”,更要大力挖掘张家界本地丰富的红色文化和廉政文化资源,发扬长征精神和革命老区精神,讲好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使红色基因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激浊扬清、扶正祛邪。
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要铲除腐败这个最致命的“污染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政治生态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注意就容易受到污染。要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下大气力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使领导干部受到警醒、警示、警戒”。必须始终保持正风反腐的战略定力,既要下大气力拔“烂树”,立足于减存量、遏增量,紧盯重大项目、重点领域、关键岗位,重点查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相互交织的腐败案件,实行“定点清除”;又要用心治“病树”,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入推进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体现对党员干部的严管厚爱;还要时常正“歪树”,大力加强廉政教育,当好拒腐防变的“敲钟人”,使党员干部心有所畏、行有所止。
政治生态是“山清水秀”还是“乌云密布”,“关键少数”至关重要。“关键少数”正,一个单位就歪不到哪里去;“关键少数”不正,就可能把一班人“带进沟里”。各级领导干部要发挥“头雁效应”,发扬斗争精神,带头巩固净化政治生态,以小气候带动大气候,以小生态优化大生态,一级带一级,层层树新风,带出一个好班子、带出一支好队伍、带出一股好作风。
政治生态是一个系统性的生态环境。党员干部是生态环境的产物,也是生态环境的构成者。只有人人争当政治生态的维护者、营造者、践行者,才能确保党员干部这片“大森林”生机勃勃、繁荣茂盛,确保政治生态“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作者系张家界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