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湖南新闻

脚印┃严家山村的水缸满了,蜂蜜甜了,人心稳了…

2020-07-17 12:41:28  来源:尚一网  作者:  阅读: 张家界日报社微信


    点击图片即可进入专题

    《脚印——讲述50位基层扶贫人物的故事》

    “我们制订了三个目标:建强村级组织平台、解决安全饮水民生问题、搭好致富产业平台……”7月1日,在石门县维新镇严家山村地形地貌图前,邢成毅与记者的交谈,是从讲解村里的扶贫作战图开始的。             

    邢成毅自学PS,制作严家山村的“扶贫作战指挥图”。                


    邢成毅是一名退役军人,服役期间,被授予“百名优秀基层主官”,荣立三等功一次。2019年4月23日,转业后的邢成毅被派驻到石门县维新镇严家山村任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在他眼里,“扶贫一线就是新的‘战场’”,他一路都是急行军。

    水缸满了,建设不停歇 生活有变化 

    严家山村由4个自然村合并而成,虽是非贫困村,但山高路远坑深,基础设施薄弱,全村有11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散布在16.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为准确掌握第一手资料,驻村后,邢成毅带领驻村扶贫工作队走访入户,从村头到村尾11公里,他们早出晚归徒步走访,全当是日常“拉练”,很快和村民打成一片,帮助村民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 

    解决民生安全饮水问题就是挂在邢队长心中最重要的一件事。严家山村饮水问题由来已久,枯水期长,靠蓄水池储蓄的水量根本无法度过枯水期,村组之间还因为水井取水闹过不少矛盾。了解情况后,邢成毅与村支两委一道,同县水利局多次上山勘测踩点,将四个供水片的改造纳入计划。2019年底,张家塌、钟家垭蓄水池投入使用,400立方米的水池,铺设13公里管线,保证每家每户接上自来水,结束了当地“看天吃水”的历史,村民家里水缸满了,生活便利了,都自发送来锦旗。

    村民送来锦旗。

    “既当爹又当妈,确实辛苦了。”68岁的老支书杨翠琢提起邢成毅满是赞许。而一年时间,严家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饮水工程、新打通3公里组道、村部平台建设,扶贫产业建设……严格按照《严家山村2019年脱贫攻坚计划和村级三年发展规划》落地执行。

       
      
             

    蜂蜜甜了,卖货跟潮流 蜂农不愁销

    “政府给我送来了1头猪、20只鸡、4桶中蜂,今年还安排去公益性岗位做点事。”贫困户王章平告诉记者,“这些可以平均每月增加1000元收入。”

       
     

    和蜜蜂打了一年的交道,邢成毅也成了“土专家”。(本人提供)

       

    搭好致富产业平台,发展绿色生态产业。严家山村大力发展中蜂养殖和“短平快”的土鸡散养。2019年,驻村工作队依托后盾单位,联合村支两委引进优质中蜂400桶,采取“公司 村委会 农户”的运营模式,建成三个中蜂养殖示范基地,当年共采蜜3000余斤,惠及115户贫困户。村里还采用奖补方式给全村村民发放10000只土鸡,保证210户村民都享受到了优惠政策。

       
     

    村民提着箩筐赶往村部领养土鸡。(邢成毅供图)

    有了产业,还要有销路。2020年1月,在维新镇庆新春消费扶贫年货节期间,邢成毅充当起了宣传员,他组织展位,协调关系,联系后盾单位资源,在“朋友圈”带货为农产品找销路,吆喝唤来28万元的收益。 

    为顺应“互联网 ”购物新模式,工作队与村支两委定制包装,打出严家山的特色品牌,蜂蜜、土鸡、菌油送去维新镇土特产展销中心,邢成毅找到电商“盛妹儿”平台直播卖货,累计销售达20余万元。 

    通过“短平快”产业增收,还要发展“长远”产业实现致富,这是邢成毅制订的“作战方针”。

     

    山货走出大山,蜂蜜打出严家山村的品牌。


    人心稳了,产业找对头 小康有奔头

    自去年6月,老支书杨翠琢因身体原因,把村里工作的“接力棒”交到他手中,邢成毅开始了支部书记与扶贫第一书记“一肩挑”的“作战”征程。邢成毅认为“一个支部就是一个战斗堡垒,必须要把基层组织队伍建全建强”。

       
     

    遇到难题,邢成毅时不时向老支书请教解题方案。

       
     

    踏上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邢成毅第一件事就是主动联系村里年轻人,找创业致富的带头人,向镇党委积极推荐党建联络员伍虹舟、退役军人张飞和回乡创业的杨孚华纳入村级班子队伍,传帮带就此开始……

    “跟着邢书记有干劲,有章法。”党建联络员伍虹舟这样评价,“做事雷厉风行,有军人特色,和村民沟通,却又耐心细致。”

    年前,经多方考察,村里打算发展符合严家山气候环境的花椒种植。“花椒一般见效要三年,丰产期每年可为全村老百姓增加纯收入近110万元,但产业发展还要靠引导。”邢成毅说。

    他开始挨家挨户去算收入账,发动村干部,鼓励大户参与项目。“种花椒政府每亩地奖补200元”“亩产收益可以到3000元,考察重庆的种植户年收入达10万元”……

    面对新产业,村民顾虑重重。与邢成毅配合“作战”的张飞倒是决定投入花椒产业。“以前我当村主任的时候没有发展起来产业,现在有市级单位来带动发展我村的产业。”他吃下定心丸,和家人商量后种了30亩花椒。“有邢队长带着我们,那就安心安意创业致富。”有实验田、示范地,村民们也开始尝试在自家小范围种植花椒。 

    花椒产业示范基地。

    眼下,严家山村350亩高产花椒苗已有一尺多高,花椒地里,几个贫困户在田间锄草、松土。

    “原来山坡都是荒起的,种花椒后,我们来干活,1天80元,每个月也拿五、六百块钱。”村民杨翠兰一边干活一边说道。尽管是远期发展的产业,但邢成毅也有近期“打法”。花椒成长期,每年提供近2000人次的就业岗位,每年为村民增收近20万元。原有烟叶、湘莲等产业也在扩大规模,拓宽了村民的增收渠道。


                                       


    返回栏目[责任编辑:张家界新闻网]

举报此信息
进入张家界新闻网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