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湖南新闻

告慰先烈的决战——株洲市脱贫攻坚生动实践

2020-08-04 09:02:44  来源:新湖南  作者:  阅读: 张家界日报社微信

    告慰先烈的决战

    ——株洲市脱贫攻坚生动实践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颜斌 黄志坚 李毅 李永亮 李伟锋

    1965年,井冈山西麓,毛泽东经茶陵、过炎陵,在此追忆峥嵘岁月,感怀战友忠魂,而后写下:“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红色基因,代代赓续。

    2017年,决战脱贫攻坚号角激荡,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在株洲发出动员令,“要以脱贫攻坚的累累战果,告慰革命老区先烈英魂。”

    株洲,现代化重镇,革命老区热土,正用一场激越的决战,镌刻红色的传承。

    △黄诗燕(右一)深入炎陵县霞阳镇大坑村村民家中走访 炎陵宣传部供图

    2019年11月29日,株洲市政协副主席、炎陵县委书记黄诗燕在脱贫攻坚的阵地上,拼尽了最后的力气。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黄诗燕曾在炎陵县脱贫攻坚动员会上慷慨明志,“3万多炎陵人为革命献出生命,希望大家发扬这种革命精神继续努力。”脱贫攻坚阵地上的7年多,他无时无刻不在践行。

    11月29日晨,黄诗燕不顾劝阻坚持参加会议:“脱贫攻坚是头等大事,必须参加。”他在当天的会上,发出了最后一道战斗令。

    凯歌方奏,战士魂归。

    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2970元的炎陵县,于2017年成为全省第一批摘帽的贫困县;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底的16.57%下降到2019年底的0.65%,实现高质量脱贫。

    就在黄诗燕牺牲的4天前,攸县宁家坪镇龙田村第一书记吴爱秋,倒在了为村民易地搬迁奔波的路上。

    英雄倒下,战歌未息。

    和黄诗燕、吴爱秋并肩战斗的,是殊为庞大的株洲扶贫干部队伍。黄诗燕、吴爱秋的牺牲,感动了千万人,也鼓舞着他们的战友。

    “脱贫功成,务必在我”,是他们庄严的承诺。

    “甘洒热血,告慰先魂”,是他们不灭的精神。

    这支队伍,为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鞠躬尽瘁。

    陈琦是这支队伍里普通的一员,他在茶陵县虎形村第一书记岗位上已是第四个年头。从易地搬迁到健康扶贫,从引进企业帮扶就业,到悉心扶志培养种养大户,一件一件干,一户一户帮,当初570户、1959人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人口,如今减少至不到70户,生态农业、旅游休闲等新业态也日渐成熟。

    2018年,虎形村成为国务院检查小组认证的脱贫乡村合格样本,与此同时出炉的,是陈琦的青丝成雪,和虎形村未来清晰的乡村振兴之路。

    在红色热土上奋斗成长的共产党人,沾染着这里的气质精神,迸发着别样的气息力量。

    甘洒热血,何惧战斗?

    2016年,在毛泽东重上井冈山半个世纪后,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片圣地,他满怀深情指出,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今天,我们要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井冈西麓,罗霄云中,精神在传承。

    红色的基因,从点燃革命薪火的先烈身上,到肩负使命的当代共产党人血里,永远炽热滚烫。

    传承,是最好的告慰。

    炎陵县中村瑶族乡龙潭村,村民在炎陵白鹅基地喂鹅。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童迪 通讯员 张和生 摄

    人到山顶,视野开阔,手搭凉棚,百里花果茶景观长廊繁花似锦,10万亩山林郁郁葱葱。

    与半年前相比,茶陵县万樟园林、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中国花湖谷”更美了。

    刘祖治10年前途经此地时,完全是另一番模样:“2008年冰灾后,又起了山火,山上杂草丛生,老百姓靠山吃山的‘绿饭碗’打翻了。”

    在园林绿化行业摸爬滚打了20多年,刘祖治身价已过亿,2010年,他作出一个大胆决定:投入全部积蓄植树造景。为“断后路”,他将公司从县城迁到村里,拟好的土地协议一签就是35年。

    十年育林,换了“山头”。10万亩荒山蜕变为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周边10多个贫困村的上万名贫困户捧上“金饭碗”。

    贫困户周汉伟因此受益,与人合伙包下14亩农田培育苗木,每年保底收入15万元,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刘总的霸蛮,是一种革命战斗精神。”他感慨道。

    株洲茶陵,罗霄之腹,革命之源。1927年11月28日,毛泽东在此缔造第一个红色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革命路上,5万茶陵人血洒沙场。

    “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55年前,毛泽东重上井冈山留宿茶陵县委大院。今天,毛泽东住室的“红楼”外墙上,大红的标语熠熠生辉、催人奋进。

    进入新时代,贫穷是最大的敌人。

    作为长株潭地区唯一三类县市区齐全的市,到2015年,株洲市还有茶陵、炎陵两个贫困县,全市尚有建档立卡贫困村166个,贫困人口18.4万。

    革命之火重燃湘东。

    “脱贫攻坚大战,考验的不仅是战斗意志,更是战绩智慧。”株洲市委书记毛腾飞介绍,为了漂亮地赢得这一战,株洲市上下团结奋进、群策群力,决心走出一条高质量脱贫之路,探索出了一系列可资借鉴复制、走在全省全国前列的经验。

    使出产业、就业两大“法宝”,鼓起贫困户的“钱袋子”。1500多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日渐成熟,带动2.75万贫困户、9.36万贫困群众参与产业扶贫,人均增收近2000元。送岗位信息到户、送扶贫车间到村等“五送”行动,帮助63596人贫困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

    购买贫困地区产品就是扶贫。2015年,株洲市在全国最早提出消费扶贫概念,探索形成“四大四升级”的消费扶贫做法。至今,该市参与消费扶贫的企事业单位1000多家,参与的工会会员、学生达50多万人,累计消费贫困地区产品4.56亿元。

    株洲市将“互联网+”与社会扶贫有机融合,探索了“一张网、一个联盟、一只基金”的“三个一”社会扶贫模式。截至目前,贫困户累计注册64824人,爱心人士注册44.62万人,共有15.24万人次捐款资助贫困户。

    株洲市还精准筛选出29种大病患者共8238人,分三类进行精准救治,决不让贫困户因病返贫。

    攻穷拔根,火力不减。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上,株洲市探索了17个在全国全省率先的经验做法,形成了一批获国务院扶贫办和省委、省政府高度肯定并推介的宝贵制度成果。高质量脱贫路径越来越清晰,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认可度越来越高。

    株洲市渌口区淦田镇铜锣村千亩龙虾养殖示范基地,养殖大户陈贻军(左)准备将收获的小龙虾供应市场。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李健 通讯员 刘铁华 摄

    李明光精打细算,在自家院子里养了牛、兔、鸡,今年收入铁定超过7万元。村里最新公布的星级评定显示,他已经从3颗星升到7颗星。

    李明光是株洲市渌口区古岳峰镇白璧村人,因小时候患骨头结核引起脊柱变形,佝偻了大半辈子,加上6年前又患上肺气肿,他一度消极懒散,“心想没有吃的,反正国家给”。

    “坐在门口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扶贫路上,怎么解决“等靠要”问题?

    贵在扶志,难在扶志。2018年初,株洲市为了让贫困群众传承革命精神,树立起摆脱困境的斗志和勇气,主动参与脱贫攻坚战,在贫困户中开展“脱贫立志星级创建”活动。从社会公德、环境卫生、良好家风、勤劳上进、创业致富等方面对贫困户进行评比,符合一项就给予一颗星。

    面子有了,票子有了,人过半百,李明光看到了光明,越干越起劲。

    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

    在罗霄山深处的炎陵,25万山区人靠山吃山,见地插苗种上8.6万亩黄桃,“炎陵黄桃”一跃成为国家地理标志特色产品,年产量达到4.6万吨,综合产值20亿元。

    7月31日,炎陵县中村瑶族乡平乐村黄桃购销点,村民在忙着分拣黄桃。目前,炎陵黄桃主产区已全面开园上市销售。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首席记者 郭立亮 摄

    在红色摇篮茶陵,2.7万余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主动接受技能培训,走上就业、创业路。

    茶陵县枣市镇虎形村贫困户沈良秋一心要改变命运。去年,他和朋友合伙流转109亩农田养的小龙虾,结果被特大洪水冲得一干二净。大哭一场从头来,今年,他单干养虾30余亩,获得大丰收,最近每天卖虾收入上千元。

    “我就是想做一个真正的‘不倒翁’,扶得起,立得住,站得稳,走得远。”沈良秋将自己的微信名改为“不倒翁”,立志明年养虾达130亩。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今年,面对疫情突发、经济下行的双重大考,株洲市委、市政府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既把城市实力做强、功能做优,打造核心增长极,又激发县域经济活力,推动区域优势互补、城乡良性互动,推动全面小康提质,向着更大胜利坚定前行。

    (原载《湖南日报》8月3日01版)



    返回栏目[责任编辑:张家界新闻网]

举报此信息
进入张家界新闻网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