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湖南新闻

两个闪闪发光的名字,两段熠熠生辉的故事

2021-02-26 15:28:24  来源: 求是网  作者:  阅读: 张家界日报社微信

    一个来自重庆秦巴山区,

    一个来自湖南湘东边陲。

     

    一个是带领乡亲开山凿路的“当代愚公”,

    一个是革命老区脱贫攻坚的“最美书记”。

     

    一个是带头引路、拔除穷根,让村里人过上好日子的村党支部书记;

    一个是不让人民吃苦头,要让百姓有奔头的“一线总指挥”。

     

    一个是把使命扛在肩上,把群众装进心里的“筑路人”,鞠躬尽瘁;

    一个是以行动诠释赤诚,以赤诚赢得民心的“真青天”,死而后已。

     

    他们,就是脱贫攻坚一线优秀党员干部代表:毛相林黄诗燕


    图片


    2020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布黄诗燕、毛相林先进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称号。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也提到了这两个闪闪发光的名字。


    今天,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熠熠生辉的扶贫故事。


    图片


    脱贫攻坚,取得了物质上的累累硕果,也取得了精神上的累累硕果。广大脱贫群众激发了奋发向上的精气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广泛传播,文明新风得到广泛弘扬,艰苦奋斗、苦干实干、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的精神在广大贫困地区蔚然成风。带领乡亲们历时7年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通向外界道路的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毛相林说:“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就算我们这代人穷十年苦十年,也一定要让下辈人过上好日子。”


    ——习近平


    图片

    “抠也要为子孙后代抠出一条路来!”

    毛相林,现任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村委会主任。他43年不改初心使命,坚持苦干实干,带领村民在悬崖峭壁上凿石修道,历时7年铺就一条8公里的“绝壁天路”。出山公路修通后,他又带领村民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历时15年探索培育特色经济,发展乡村旅游,蹚出了一条致富路,让村庄贫穷落后的面貌大大改观。


    锁在喀斯特地貌下的“井底之村”


    下庄村位于重庆市巫山县小三峡的深处,整个村子被“锁”在由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巨大“天坑”之中,从“井口”到“井底”,垂直高度1100多米,“井底”直径1.3公里,井口直径不到10公里。


    过去,全村4个社、96户人家就住在“井底”,连接外界的唯一一条“路”,是近70度坡度的山体上三个大台阶和108道“之”字拐。村民们去巫山县城,要经由逼仄的古道翻越悬崖,一来一回至少4天。到1997年时,全村397人中有150多人一辈子没有离开过大山,160多人没见过公路……

    图片
    图片


    闭塞的交通束缚了人们挣脱贫困和封闭的双手,阻挡着全村通向文明和富裕的脚步。水果成熟了却运不出去,只能烂在地里;药材无法销售出去,只能用来烧火;猪羊赶不出山,不能变成现钱;生了急病的村民,抬到半路就没救了;山外的姑娘打死也不往山里嫁……


    难道下庄村人注定与世隔绝?注定只能当“井底之蛙”?注定生活在这“天坑”之下,子子孙孙穷下去?


    “要修路,再难也要修”


    1997年7月,刚刚当上村支书一年多的毛相林坐在下庄村的“井口”之上,望着四周海拔1000多米的群山,眼泪夺眶而出。路,已经到了不能不修的时候了,没有路,他们就是最后的下庄村人!


    然而那时,下庄村的路还没有列入全县规划,一无钱、二无机械,硬生生在悬崖上抠一条路吗?


    毛相林下定决心:要修路,再难也要修,抠也要为子孙后代抠出一条路来!


    面对村民的质疑和反对,他激昂地说:“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就算我们这代人穷十年、苦十年,也一定要让下一辈人过上好日子!”这句话激荡起村民们向贫穷闭塞宣战的决心和勇气。

    图片
    图片


    山一样的艰难,终难敌山一样的意志。


    缺乏劳动力,毛相林就号召在家劳力全都上工地,还给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写劝回信;没有资金,他带头卖猪卖粮,四方借款筹措……1997年冬,下庄村人在绝壁之上打响了向命运抗争的第一炮。


    “土专家”放红绳,半山腰“荡秋千”


    然而,在绝壁上开出一条天路,远比想象的更加艰难。


    没有工具,毛相林和村民们就腰系长绳,用大锤、钢钎、簸箕等简单的农具悬在空中钻炮眼。


    没有任何保护措施,他们在“炸了一炮”的垂直山体上,将炸开的缺口作为“立足之地”,用手挖,用脚蹬。


    高山绝壁没有人家,他们就住山顶、喝泉水、睡山洞。


    图片
    图片


    为早日修通绝壁路,毛相林最长一次在工地驻扎了3个月没回家。他说,我是修路发起人,最重的活、最危险的活必须带头。就像蚂蚁啃骨头一样,毛相林带领着下庄村人,在悬崖上艰难地一寸一寸向前推进。


    两个月牺牲两个人,路还要继续修吗?


    修路是危险的,牺牲随时可能发生。


    1999年8月,26岁的村民沈庆富被峭壁上落下的石头砸中头部,掉下悬崖牺牲了;同年9月,36岁的村民黄会元被一方巨石砸到300多米的深沟里。


    两个月里接连牺牲两条鲜活的生命,路还要继续修吗?还会不会有人牺牲?在黄会元的灵堂前,压力与愧疚让内心一直无比坚定的毛相林第一次产生了动摇。


    就在全村人陷入悲痛,陷入对修路的挣扎与彷徨时,黄会元72岁的老父亲站了出来,当着全村男女老少的面,说了这样一番话:“我们这个地方这么苦寒,我们数十代的人受了这么多年的辛苦,哪怕我儿子黄会元死了,我也期望大家再努力一把,我们公路就修通了,就摆脱这个贫困了……”


    老人的话掷地有声,震撼着每一个下庄人的心。


    毛相林含泪问村民:“同意继续修公路的,请举手!”一声声响彻天地的“修”,一双双高高举起的手,让毛相林浑身又充满了力量。


    图片


    第二天天还没亮,他就带着村民们,又一次向大山发起了挑战,再没有退缩。


    胼手胝足,绝壁抠出向生天路


    矢志不渝、百折不挠的愚公精神,是战胜困难最坚强的力量。


    2004年4月,历时7年,毛相林以“愚公移山”般的决心和毅力,带领村民终于在几乎垂直的绝壁上凿出了一条长8公里的“天路”,下庄村人终于能够走出“天坑”,几代人的梦想终成现实。


    图片


    路通的那天,毛相林找来一辆车,把这条路从头走到尾。全村男女老少,自发形成队伍,跟着他走。走到终点时,毛相林大声对着乡亲、对着群山说:“今天我们终于把这条路修通了,我们没有辜负死去的兄弟们。”那天,村民们笑了,他却哭得像个孩子。


    毛相林带领下庄村人用坚强的心撞击坚硬的岩石,用血肉之躯刨出向生天路,彰显了共产党人把理想信念时时处处体现为行动力量的政治品格和先锋形象,成为飘扬在大巴山深处一面鲜红的旗帜。



    图片


    时代造就英雄,伟大来自平凡。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数百万扶贫干部倾力奉献、苦干实干,同贫困群众想在一起、过在一起、干在一起,将最美的年华无私奉献给了脱贫事业,涌现出许多感人肺腑的先进事迹。35年坚守太行山的“新愚公”李保国,献身教育扶贫、点燃大山女孩希望的张桂梅,用实干兑现“水过不去、拿命来铺”誓言的黄大发,回乡奉献、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的黄文秀,扎根脱贫一线、鞠躬尽瘁的黄诗燕等同志,以及这次受到表彰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


    ——习近平


    “县委书记黄诗燕,炎陵百姓好喜欢”

    图片


    黄诗燕,生前系湖南省株洲市政协副主席、炎陵县委书记,2019年11月因公殉职,年仅56岁。他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根基层一线,勇挑工作重担,9年如一日奋战在脱贫攻坚主战场,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农民增收,破解民生难题、提升幸福指数,为脱贫攻坚事业鞠躬尽瘁,带领革命老区在全省率先实现脱贫摘帽。


    这是头等大事,我怎么能缺席!”


    罗霄山脉、湘东南边陲、井冈山西麓,有一个具有光荣革命斗争历史的革命老区——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在这片红色热土上,革命战争年代有2位县委书记牺牲在岗位上,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伟大战役中,又涌现出为了老区人民摆脱贫困而牺牲的县委书记黄诗燕。


    黄诗燕从乡镇一步步成长起来,47岁担任中共炎陵县委书记,一头扎进罗霄山深处,下定决心与阻碍老区人民小康幸福的贫穷干一仗,一干就是9个年头。


    上任之初,黄诗燕就深入到最偏远的山村、走进最困难的农家,访贫问苦,问计于民。


    图片


    2019年11月20日,是黄诗燕生前最后一次下乡调研。他像往常一样来到大源村,查看民生工程进度,与村民们聊聊家常。调研结束准备回县城,他走到了车边,又返回村卫生室,核查家庭医生签约落实情况,要求村医为村民做好慢性病治疗服务。


    11月24日,因为挂念脱贫攻坚工作,他连夜忍着胃痛从株洲赶回200多公里外的炎陵。一周下来,他只能喝点汤、吃点稀饭,只是要求稀饭里面放点盐,因为“不加点盐,没力气”。同事们多次劝他休息,他总是说:“脱贫攻坚等不起,产业发展等不起,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等不起,先挺一挺再看吧。”


    11月29日上午,炎陵县召开脱贫攻坚调度会,他只喝了一点稀饭,又走向了会场。同事劝他别参加了,他说:“这是头等大事,我怎么能缺席!”中午回到宿舍后,他心脏病突发,不幸去世,永远地离开了他所眷念的事业和群众。


    图片


    让老百姓“有奔头”


    上任之后的两个月,黄诗燕走遍了全县15个乡镇、54个贫困村。他对这片埋葬忠骨英魂的红土地的感情更深沉,对缠绕老区人民上千年的“贫困枷锁”认识更清醒,他暗下决心,不能再让老区人民“吃苦头”,要让老百姓“有奔头”。


    要致富先修路。黄诗燕亲自担任“总指挥”,在全县打响了“交通加速”攻坚战,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他整合资金7.95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1602公里,所有行政村、90%以上村民小组通水泥路。如今,炎陵从偏远闭塞山区一跃成为湘赣边重要交通枢纽,人畅其行,货畅其流。


    扶贫必扶智。为发展教育事业,每年教师节,县里拿出100万元重奖教师,黄诗燕亲自给优秀教师颁奖;为解决乡村教师住房难的问题,在他的关心下,农村教师都分到了安置房;为改善办学条件,县里整合资金3.6亿元对全县28所中小学进行提质改造……如今,炎陵已成为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省教育强县,全县没有一个因学致贫返贫家庭,没有一个因贫辍学学生。


    农村医疗改革是阻断贫困的重要保证。黄诗燕大力推进医联体建设,强化县医院与省、市医院医疗合作,省、市专家定期到炎陵坐诊,推动县医院近3年门诊率提升19.58%;全面消除行政村卫生室“空白村”,为贫困群众搭建健康“直通车”。


    安居才能乐业。黄诗燕把保障安全住房作为“告慰先烈工程”,按照易地扶贫搬迁、农村贫困对象安居工程、农村土坯房集中整治工程分类分批保障。特别是对搬迁至县集中安置区的贫困户,坚持“先就业、后搬迁”的原则,每户至少保证有一人在园区企业就业。


    图片


    “你对群众有多好,群众对你就有多亲”


    黄诗燕始终心系贫困户,直接走访入户的群众,有记录的就达1000余户,他常说:“你对群众有多好,群众对你就有多亲!”


    在频繁下乡调研的山路上,黄诗燕认识了养路工人张爱平夫妻,每次见面,都要停下车来嘘寒问暖,嘱咐他们一定要注意安全,养护好出村的唯一通道。他经常拿“马路夫妻”的故事教育干部:“张爱平夫妻不是正式职工,负责养护的路段有52.7公里长,涉及炎陵县十几个贫困村,天天在路上,就连春节也不休息。大家比一比,谁的待遇高?想一想,谁的境界高?”


    天坪村95岁退休老党员张朝秀,义务养护村里公路30多年。黄诗燕专程看望,组织镇村党员干部到老人家里座谈,邀请老人上党课。老人去世前,拿出珍藏的一套《马克思传》,再三嘱托儿子送给黄诗燕。书的扉页粘贴着老人2014年写的一首诗《最美书记》:“县委书记黄诗燕,炎陵百姓好喜欢。当官不摆官架子,不耻下问真青天。”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最美书记”四个字,就是老区人民送给黄诗燕的最好奖杯!



    推荐阅读


    中共重庆市委

    《“开山凿壁”的筑“路”人》


    中共湖南省委

    《用生命践行脱贫攻坚使命的“一线总指挥”》




    返回栏目[责任编辑:张家界新闻网]

举报此信息
进入张家界新闻网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