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绿意盎然、生机勃勃、蓝天绿地、青山碧水,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体现,也是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植树造林,绿色发展,彰显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融,为经济社会可持续长远性发展涵养底蕴。
3月12日,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许达哲,省委副书记、省人民政府省长毛伟明联合撰文,让绿色成为湖南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底色,号召推进植树造林、建设美丽湖南。
人们再次聚焦绿色发展的理念价值,掀起植树造林的浓厚风尚。
植树造林,种下一棵幼苗,成长出参天大树和茂密森林,见证了“种子力量”、更烛照“绿色精神”。从一代接着一代干的塞罕坝精神,再到苦甲天下的西海固等等,植树造林从来就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而是砥砺耕耘、埋藏土地、扎根脚下,呕心沥血付出之后的绿色遍野。
40年来,湖南坚持不懈扎实开展全民义务植树,大力推进城乡绿化,取得了丰硕成果。全省森林覆盖率从38.92%提高到59.96%,森林蓄积量从1.89亿立方米增加到6.18亿立方米,乡村绿化覆盖率达到64.22%,成功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6个、国家森林城市9个、国家园林城市(县城)16个。
植树造林,植下的是希望和愿景、造福的是一方群众。对于党员干部而言,赓续植树造林的“绿色精神”,弘扬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才能团结带领人民群众铸就钢铁绿色城墙。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与自然协同发展,需找准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密码钥匙,才能让绿色成为发展的鲜明底色,推动产业转型、动力变换、要素转变。激发“绿色精神”,遵守自然发展客观规律、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和人类活动客观规律,才能实现担当作为、保护生态、造福群众高度统一。只有严格对照“两山”理念要求,统筹规划、科学部署、务实举措,才能让绿色成为湖南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底色。
植树造林,织就“蓝天白云”、造就幸福指数。社会发展不能以牺牲自然生态和环境条件为代价,唯有坚持绿色循环发展的理念,才能实现人类经济社会和文明文化的代代永传。对于百姓群众而言,既要丰衣足食的温饱,更要地绿天蓝的环保。没有漫山遍野的鲜花、莺飞草长的生机,就留不住幸福的尾巴、也捕捉不到生态的气息。用短视的眼光对待经济社会发展,连一棵树都容不下,必然会在长远与全局发展中失去一片森林。因此,党员干部要在植树造林中言传身教、敢于示范,教育引导群众自觉参与生态保护,架构起守护自然环境的坚强后盾。
植树造林,从实际出发、遵守规律、秉持理念、一心为公,传承“绿色精神”,我们必将抒写新湖南的锦绣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