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全美的家中挂有祖父何海清的照片
何全美提供的张作霖和何海清的照片,她说两人样貌有较大区别(左为张作霖,右为何海清)
■张作霖之孙张闾实指出,祖父的头像错用了湖南督军何海清的照片
■何海清的孙女何全美说:照片中确实是我爷爷
■张氏帅府博物馆举行媒体说明会:张作霖的照片绝对没有用错
本报讯(记者 赵明)日前,张作霖第六子张学浚的儿子张闾实指出,人教版2002年所出版的高中《中国近代史》教材中,张作霖的头像错用了湖南督军何海清照片,此事在网络上持续发热。1月22日,定居湘潭、何海清的孙女何全美证实,2007年之前的教科书照片就是自己的爷爷。
儿子认出父亲照片
走进位于雨湖区砂子岭社区何全美的家,客厅墙壁上挂着很多照片,其中最大幅的照片就是备受争议的何海清肖像,“这就是我爷爷,要问我们证据,哪有子孙不认识父辈祖辈的。”
严格说来,挂在墙上的并非冲洗的传统照片,而是一张厚白纸复印的黑白头像。身穿军装,胸前佩戴着勋章,尽显军人本色,威武的形象曾经深刻很多人脑海中,在2007年之前教科书里他叫“张作霖”。
何全美自豪地说,这是爷爷何海清,之前的教科书配图闹乌龙了。说起这张复印照片的由来,她形容是“很多巧合凑在一起”。
何海清是民国时期的护国名将,曾是蔡锷身旁的虎将,1950年去世。他膝下有10个儿子和4个女儿,何全美的父亲何培昆排行老二。1992年,何培昆的弟弟何培安激动地把兄弟都召集在一起,“我看见父亲的照片了,你们也来认认吧!”
原来,何培安的女儿在单位偶尔发现一本名为《民国军人志》的书籍,带回家给父亲看,何培安在封面上意外发现了父亲何海清的照片,“和蔡锷站在一起,就是他。”何全美曾听父亲说过,湘乡老家的堂屋里挂着好多照片,“其中最大的一幅就是父亲何海清穿军装的照片,也就是这本书封面所采用的照片。”这张照片曾是何家子孙的骄傲,然而由于历史原因,1950年付之一炬。
因此,何海清的照片重现眼前,何培安自然难掩兴奋之情。经过兄弟辨认,书籍封面照片就是何海清。为此,他们把封面放大拓印,截取了何海清的部分做成肖像画,每人家里都悬挂一幅,“子子孙孙家都挂着,这是何家的骄傲。”
教科书出错?
何全美记得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又是何培安打电话给兄弟姐妹,“这教科书乱七八糟的,张冠李戴,居然说我父亲是张作霖。”
这次发现照片的是何培安的外孙,他在历史教科书里看见一张熟悉的照片,“外公,这是你家里挂墙壁上的人,怎么书上说是张作霖?”外孙带着书本质疑,引发何培安大怒,认为出版部门用错误信息误导学生。
何全美说,家人通过不同的渠道证实教科书错误,请求改正。但奔走多个部门后,教科书的错误仍在沿用。之后,更正照片的事一度被搁置,直到2007年后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才把张作霖的照片删除。
何全美把祖父的照片和张作霖的军装照做了对比,“他们只是样貌相近,但我们家人一看就能分辨。”她说,祖父是地道的湘乡人,脸孔较饱满,印堂宽,个头不高,但张作霖是北方人,身材魁梧,颧骨突出。“你看我的鼻子,这是家族遗传,爷爷就是这样的圆圆鼻子。”何全美拿出和同辈的合影,指出了家族相貌特征。
同时,北洋军和护国军授勋的勋章样式也大相径庭,何全美和家人也从照片里找出来勋章的差异,证实历史书上的是何海清。
照片是谁?各有说法
“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家人都不再提起书本照片差错,最近张作霖的孙子再次提起了,引发网络热议。我们只想还历史真实,不再误导后代就行。”何全美说,张闾实的证实更加坚定了何家人的信心。
据媒体报道,近期在大陆进行文化交流的、张作霖第六子张学浚的儿子张闾实说,教科书上的照片不是祖父张作霖,“别人给我看这张照片,我一眼就看出这根本不是我祖父,我肯定不会认错的。”
1月22日,我们找到了一本2002年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在介绍张作霖时确实配有照片,而照片就是何全美坚信的祖父照片。
张闾安提出质疑后,张氏帅府博物馆给予了反驳。他们就历史教科书中张作霖经典的肖像照被用错一说,博物馆特别举行媒体说明会,出示了用历史资料证明,张作霖的照片绝对没有用错。
在当天的媒体说明会上,张氏帅府博物馆特别向记者展示了1924年9月14日出版的《国闻周报》第一卷第七期的封面。封面是一张写着“张作霖肖像”字样的照片,与网上传的教科书照片是同一幅。在这本刊物上,这张“张作霖肖像”同时被用了两次,一是在封面上,二是为介绍内文的《名人录:张作霖》作配片。
教科书中的照片到底是张作霖还是何海清?目前,各方都坚持自己的观点,何全美坚持认为教科书上的照片是祖父何海清,“相信每个儿子都能认出父亲,错不了。”她希望相关部门能通过更详实的调查研究,证实照片是谁。
人物档案
张作霖(1875年-1928年),辽宁海城人,北洋军阀奉系首领,是北洋政府最后一个掌权者,号称“东北王”。1928年6月4日皇姑屯事件中,被日本关东军炸死。
何海清(1875年-1950年),湖南湘乡人,民国时期护国军名将。1915年底参加护国战争,在纳溪等役中卓有战功。1923年出任滇南镇守使兼建国第六军军长,晋升陆军上将。1925年10月脱离军界,返乡隐居,兴办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