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长沙5月17日电 “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灵魂”,17日上午举办的中国(长沙)国际矿物宝石博览会博物馆主题论坛上,文化的魅力再次发出世界性的共鸣。
据悉,首届博览会博物馆主题论坛由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主办,中国地质博物馆、国土资源博物馆专业委员会、湖南省国土资源厅、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华夏(湖南)矿物宝石展览有限公司共同承办。中国地质博物馆馆长贾跃明担任论坛主持,湖南省政协党组副书记许云昭发表致辞。美国休斯敦博物馆馆长乔百奇、德国弗莱堡矿物博物馆馆长安德·马萨内克及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徐善衍等中外专家围绕“博物馆建设与城市文明”主题在论坛上发表演讲。中外嘉宾400余人汇聚一堂,共同探讨博物馆社会功能、藏品陈设与经营管理,共同畅想中外博物馆事业的美好前景。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提高,国内自然类博物馆建设势头强劲,中国目前在建博物馆达千余家,仅2011年度新开放的博物馆就有395家。在中国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博物馆藏品采购需求巨大,经营管理方式需与国际融合。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恰逢其时地选择在首届博览会上举办博物馆主题论坛,借助博览会汇集的全球博物馆界高端智慧,展开对话交流,推进中国博物馆事业走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国际业界领袖的发言中,记者了解到,西方发达国家青少年在18岁以前去博物馆的频次人均多达17次,博物馆成为青少年学生认知自然、启迪智慧的第二课堂。
美、德等博物馆专家介绍,在西方,博物馆最有价值的藏品就是矿物化石标本,它是自然历史博物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稀缺和宝贵,往往成为衡量一家博物馆规格和份量的标志。西方国家收藏、展示矿物化石已有数百年历史,各大中小学均设矿物化石标本室,青少年从小就充分领略到地球之美,拥有丰富的地学知识,这种生动感性的教育对西方经济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中国博物馆界专家认为,中国知识教育体系中注重人文知识,从古至今关注点集中在地表部分和天象的探究上,对地学科普知道的学习了解较为欠缺,各个学历梯度的人都普遍缺乏地学知识,对矿物标本的了解少之又少,不认识矿物标本的现象普遍存在,甚至在地质类专业高等院校中,教学使用的也多是矿物标本模型。
上述受访专家表示,首届国际矿物宝石博览会的举办好比是下了一场及时雨,博物馆高峰论坛的举办好比“春雨贵如油”。作为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先锋力量,首届博览会和首届博物馆论坛已经揭开了一个新序幕,相信中国博物馆事业即将展现“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的新气象,而且较之以前更关注互动性和体验感,希望博物馆能成为社会大众的一种文化生活方式,融入百姓生活。
与首届博物馆主题论坛相呼应,首届博览会特设“博物馆主题年”,打造“博物馆采购平台”,为国内博物馆采购量身定制一站式解决方案,并在国际金融服务和远期支付担保上尝试创新突破,推动国内博物馆软件资源及服务体系与国际接轨,切实为国内博物馆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寻找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