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湖南新闻

邵阳开展“三边三区三年绿色行动”纪实

2013-06-04 08:24:37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蒋剑平 戴勤 罗健康 马永忠 刘巍  阅读: 张家界日报社微信

        初夏时节,记者走马邵阳市城郊,从大祥区到双清区再到北塔区,但见新绿处处,荒山遁迹。绿色簇拥下,古城宝庆生机盎然。

        去年11月以来,邵阳市打响以城郊造林为重点的绿化战役——“三边三区三年绿色行动”,大祥、双清、北塔3城区掀起植树造林热潮。到目前为止,3区完成造林3.36万亩,相当于近10年来造林的总和,完成3年绿化行动任务约50%。其他地方造林也高奏凯歌,全市共完成造林36.3万亩,为省计划任务的121.3%。

        “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目标,把邵阳建成我省西南生态屏障。”邵阳市委书记郭光文语气坚定地说。

         一片曾被遗忘的“盲区”

        邵阳是我省第二大林业大市,森林覆盖率达65%。然而,其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地处东部的3个城区一直是绿化“盲区”。3区森林覆盖率只有23.8%,远低于国家森林城市森林覆盖率要达到35%的标准。“进入3个城区,几乎看不到大片的森林,荒山秃岭倒是不少。”一位林业干部对记者说。

        去年春天,邵阳市委书记郭光文、市长龚文密多次考察、研究林业工作。调研得知,3城区没有披上绿装的山地还有6万多亩。

        其实,早在1994年,邵阳市城郊就宣布消灭了宜林荒山。为何出现严重倒退?市林业部门分析认为,一是乱砍滥伐,二是山林火灾,包括人为的烧山砍树,但根本原因是对郊区林业重视不够,后续管理跟不上,植树造林投入少。

        “没有生态文明,何谈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邵阳市委、市政府痛下决心,将“绿色邵阳”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提出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目标,以大祥区、双清区、北塔区3个城区为重点,以3边(城边、路边、水边)为主战场,以3年(2012—2015年)为建设期,实行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美丽宜居城市、打造湘西南生态屏障。

        去年11月,邵阳市委、市政府出台“三边三区三年绿色行动计划”,力争到2015年,城市3区和各县城关镇森林覆盖率、绿化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5%、40%和45%以上,基本建成层次多样、结构合理、涵盖城乡、辐射全市的森林生态体系,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一场“绿色风暴”,很快席卷城乡。

        一场声势浩大的战役

        这是邵阳历史上少有的造林大会战。从城市到乡村,从机关到企业,从市委领导到普通群众,纷纷投身其中。“同顶一片天,同造一片林,共绿一座山,共护一座城”,成为他们的共同追求。

        今年1月28日,邵阳市公路局40多名干部职工冒着严寒,来到大祥区蔡锷乡山东村栽木植苗,一片荒坡很快被点点绿色覆盖。

        3月3日上午,在北塔区田江乡响水村,邵阳市妇联组织100多对母子,开展“我与母亲植树去”活动,种下300多株湿地松。

        “今天栽下一棵树,明天将是一片林。”3月6日,邵阳军分区官兵带着工具,来到资江河畔的双清区城东乡金台社区,参加春季植树造林活动,上士张丽平说了这句充满诗情画意的话。

        3月16日,邵阳团市委在北塔区生态园开展树木认种认养活动,300多名青年志愿者在山坡上栽了300多株树苗,每株树苗上挂着一块写着栽种人姓名、认种寄语的纪念牌。

        绿色行动中最大亮点,是实行“部门联村建绿”机制。市直部门和省属驻邵单位在3城区联系86个村,区属部门单位联系63个村,负责指导村里搞好造林规划、落实土地流转、解决部分造管资金,确保3年内绿化达标。全市103个部门单位积极投身绿色行动,完成造林1.4万多亩。去冬今春,市住建局就造林300亩。

        一手抓行政推动,一手抓市场运作。邵阳市出台政策,鼓励扶持企业在城区和城市周围投资兴办生态农庄、森林公园、种苗花卉园、生态博览园等休闲观光林业基地,引进了“东建”、“美源”等一批大企业参与森林城市建设,各类社会投资达2亿元。记者在大祥区檀江乡檀香园生态公园看到,楠木、银杏、丹桂、雪松、樱树、红豆杉、罗汉松等各种名贵树种比比皆是,蔚为壮观。这是民营企业邵阳市檀香园现代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的“杰作”,去冬今春,他们投入400多万元,造林1500亩。

          一道扮靓城乡的风景

        5月中旬,在双清区高崇山镇杨梅村,150多亩荒山已全部翻整过来,新造的国外松吐出了嫩芽。经区林业局检查,这里苗木成活率达到99%。区林业局负责人介绍,垦地造林和管护由专业公司负责,验收合格后政府每亩补助1200元。

        春季造林结束后的四五月份,邵阳市林业局经常派人下村检查苗木长势。局长何砚国说:“情况总体令人满意。”为保证造林质量,邵阳市还探索出公司化运作、标准化造林、规范化监理新模式,将检查结果和造林补助直接挂钩,确保责权利一致、造管护一体。各地普遍采取公司化运作,由项目管理单位通过招标,确定造林单位;由项目实施单位与专业造林公司签订合同,实行包造包管包抚育包成活,一包3年。3年后移交当地村委会,由村委会落实管护主体。

        新造的林子,不但是城市的绿色屏障,也是当地群众的“绿色银行”。

        北塔区田心乡苗儿村,村民筹资26万余元,今春在400余亩荒山上种上油茶林,村里统一管理,百姓入股分红。油茶林2至3年即可挂果,产生效益。

        大祥区檀江乡茶园村,村民刘最红夫妇新种了几十株枣树。“这可是我家的宝贝,3年就可以结出优质大枣。”刘最红说。村支书黄恩祥介绍,茶园村在联村单位支持下,新造了500亩桂花林和100多亩枣树林,既绿化美化村庄,又有经济效益。

        为解决“造林不见林”问题,邵阳市政府还把3城区14万亩森林全部列为市级生态公益林保护对象,按每亩20元进行补偿,补偿资金纳入财政预算。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人们欣喜地看到,唐代诗人描述的美好意境,在邵阳市正一步步变成现实。


    返回栏目[责任编辑:张家界新闻网]

举报此信息
进入张家界新闻网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