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讲“法” 心中无“法”
从一名国企科长到市委书记,蒋永清用了15年时间。但顺畅的仕途也使他养成了独断专行的个性。这名法学高材生,在其走上领导岗位后,慢慢地蜕变成了一名不守法官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从株洲县县长到醴陵市委书记,蒋永清在许多会议上都会大谈特谈“依法行政”,自己在工作中却将法律抛之脑后。
“台上,他要求下属单位要依法行政;台下,他却视法律如儿戏。”蒋永清多名同事称,蒋永清虽然头顶“法学博士”学位,但其“我行我素、独断专行”的执政风格一直饱受诟病。
有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蒋永清早在担任株洲县县长期间,就曾因不按法律程序指挥征地拆迁,而被村民们告到了省市有关部门。
2007年11月,株洲县人民政府和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签约,华新水泥投资13亿元,在株洲县堂市乡黄竹村和湖塘村建一个大型水泥生产工厂,其中项目一期总用地面积1961亩。而此项目协调指挥部的负责人就是时任县长的蒋永清。
村民们向记者反映,当年,株洲县政府对两村农民房屋进行征地拆迁,同时还“租用”部分农田和林地用作项目用地。由于征地拆迁之前没有依法进行征地公告,也没进行征地补偿,从而引起了村民的广泛质疑和不满,政府在征地拆迁过程中与当地村民纠纷不断。
2008年5月,在项目征地迁坟开工仪式上,因为有村民阻工,蒋永清当即指挥抓捕了几名村民,并对这些村民进行行政拘留。2008年7月11日,蒋永清又调集警力对湖塘村刘姓村民进行强拆,遭到刘的抵制,有人用两副手铐将刘铐在电杆下暴晒数小时,此事在当地引起震动。几天后,蒋永清再次调集人员将刘家房子强制拆除,只丢下一顶帐篷让其自行安置。
事后,蒋永清还很得意地对前来讨要公道的刘家人说:“我们就是要抓人,抓了人事情就好搞了。”
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蒋永清调任醴陵市长、市委书记后,其“我行我素”的办事风格还是没有改变。对于一些不听话的下属,他有自己“独创”的应付办法。
网络上至今还流传着蒋永清在醴陵任职时的“雷人语录”:“你们醴陵人喜欢告状,我是掌握国家机器的人,你们看着办”;“最近网上说我违规超标配车,你们科局长的车都超标,我市委书记就不能超标吗?”
然而,在工作中不按法律程序办事的蒋永清,在相关会议上却大谈“依法行政”。在任株洲县县长期间,就在其指挥强拆民房事件3个月后,蒋永清在全县贯彻依法行政工作会议上向与会人员发出警示:“近几年来,我县依法行政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执法趋利、以罚代法、行为不规范、乱作为、不作为、缓作为现象时有发生,执法过程重实体、轻程序的问题依然存在……”
蒋永清在会上要求,必须加强行政程序建设,加强对公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公务人员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提高其依法行政水平。
“虽然他是法学博士,但在工作中却是最不讲‘法’的一个人,喜欢乱来。”醴陵市某官员坦言。
“跨省行贿”
2013年3月29日,随着湖南省纪委的一纸公告,这位“博士”市委书记的仕途戛然而止。
当天,由湖南省纪委主办的三湘风纪网发布消息称,蒋永清“涉嫌严重违纪被立案调查”。
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湖南省纪委目前已将蒋永清案移送司法机关处理。蒋永清因涉嫌受贿等违法犯罪行为已被湖南省检察机关依法决定逮捕,衡阳市检察院将负责侦办此案。
蒋永清因何落马,传言众多。有传言称,蒋永清的案发与醴陵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周旺炎的实名举报有关。
按照周旺炎举报信所说,蒋在担任醴陵市长期间,多次强令国土局以低于市场行情的价格出让土地给有关公司,并指示其用“零地价”向外来投资商供地。周因不从而与蒋生隙。随后,蒋升任市委书记,开始对他“秋后算账”。
但醴陵知情官员向法治周末记者否认了周举报导致蒋案发的这一说法。而之前有媒体也披露,周旺炎举报事件不过“赶巧了时间点”,“蒋在株洲县当县长的时候就被人举报,纪检部门已经秘密调查他两年”。
但蒋永清具体被谁举报落马,目前湖南相关部门没有披露。
对于纪检监察机关秘密调查,蒋永清似乎并不太知情。就在其被“双规”前夕,蒋永清还率5人考察团赶赴欧洲,进行了为其10天的考察。
今年7月8日,随着衡阳市南岳区检察院对涉嫌行贿人宋明抓获归案消息的披露,蒋永清腐败案开始露出了冰山一角。
“接到这起案件时,我们只知道这名犯罪嫌疑人叫宋明,其他信息不详。而且蒋永清案发后,宋明已闻讯潜逃。”被指定管辖此案的南岳区检察院通过长时间侦查,最后查明宋明藏匿在广东省珠海市。6月17日,宋明被抓获。
南岳区检察院透露,2009年,宋明为获取某防洪堤工程的承包权,涉嫌通过同案人胡利(化名)向蒋永清巨额行贿。但具体行贿金额,检方暂未披露。
记者获悉,宋明为在北京从事工程开发的一个老板,胡利则自称是北京某名牌大学的“教授”。宋明通过胡利向蒋永清“跨省行贿”,从而获取了某防洪堤工程的承包权。
有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就在蒋永清担任市委书记后,其大学期间的一些同学多“亲而附之”,蒋案发后,这些同学也被带走协助调查。
有法律界人士认为,处在人情包围中的这些基层官员,该如何从亲朋好友人情中“突围”,值得思考。